栀子干姜汤方
组成
用法
水煎温服。
方解
栀子豉汤不用豆豉,而伍以温中的干姜,故治栀子豉汤证烦热较轻而有呕逆或下利者。
仲景论述解析
《伤寒论》第80条: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解析:太阳伤寒,医误以丸药大下之,徒伤中气,而身热不去,并其人微烦者,则宜栀子干姜汤主之。
临证思考
本方证也是上热下寒,多见于误治或慢性胃肠疾患。
辨证要点
组成
功用
清热除烦,温中散寒。主治伤寒误下,馀热未尽,脾阳已伤(上热下寒),以致恶寒已罢,但身热不去、胸中烦热、大便滑薄、肠鸣腹痛、舌淡红、苔黄滑等。
配伍
本方实即栀子豉汤去豆豉,加干姜而成。方中栀子苦寒以清胸膈残留之馀热;由于此热系残留未解之热,而非遏郁不宣之郁热,故去豆豉之宣透;脾胃已伤,故加干姜之辛热以温中和胃。栀子得干姜之配则走上而不犯下,干姜得栀子之配则温中而不犯上,各有所主,并行不悖,为温清两行之法。
运用
1.吐血,症见血色黯红、红烦躁扰、口淡便滑、脘腹隐痛、舌淡苔白滑、脉数等属于上热下寒,阳虚失血者,亦可用本方治之。此时,宜用炒栀子易生栀子,以奏止血、清心之效;而干姜则宜改用炮姜,以奏温中止血之效。2.慢性胆囊炎、胃炎、结肠炎、结肠过敏等见有身热心烦、肠鸣泄泻等属于上热下寒者;十二指肠溃疡、胃动脉硬化等见有吐血属于阳虚失血者,均可用本方治之。
杞菊地黄丸(《医极》)
麦味地黄丸(《医极》)
归芍地黄丸(《症因脉治》)
加减地黄丸(《原机启微》)
补肾地黄丸(《医宗金鉴》)
祛风地黄丸(《医宗金鉴》)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