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皮散(《麻科活人全书》)

组成

生姜皮、桑白皮、陈橘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

用法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功用

疏理脾气,消退虚肿。

主治

水肿,脾虚湿盛。面目四肢浮肿,心腹胀满,小便不利,脉虚而大,以及妊娠水肿等。①《中藏经》:男子妇人脾胃停滞,头面四肢悉肿,心腹胀满,上气促急,胸膈烦闷,痰涎上壅,饮食不下,行步气奔,状如水病。②《妇人良方》引《指迷方》:胎水。③《三因》:皮水。四肢头面悉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故,不喘不渴,脉浮。④《御药院方》:他病愈后,或久痢之后,身体面目四肢浮肿,小便不利,脉虚而大。⑤(奇效良方》:小儿诸般浮肿,气急可食。⑥《便览》:水肿烦渴,小便赤涩,大便闭,此属阳水,面肿尤妙。

宜忌

忌生冷、油腻、硬物。

方论选录

《成方便读》:水病肿满,上气喘急,或腰以下肿,此亦肺之治节不行,以致水溢皮肤,而为以上诸证。故以桑皮之泻肺降气,肺气清肃,则水自下趋;而以茯苓之从上导下,大腹之宣胸行水,姜皮辛凉解散,陈皮理气行痰。皆用皮者,因病在皮,以皮行皮之意。然肺脾为子母之脏,子病未有不累及其母也。故肿满一证,脾实相关,否则脾有健运之能,土旺则自可制水,虽肺之治节不行,决无肿满之患。是以陈皮、茯苓两味,本为脾药,其功用皆能行中带补,匡正除邪。一举而两治之,则上下之邪,悉皆涣散耳。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上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281;五皮散[局方-新添诸局经验秘方]

组成

五加皮地骨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

用法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主治

①《局方》(新添诸局经验秘方):男子、妇人脾气停滞,风湿客搏,脾经受湿,气不流行,致头面虚浮,四肢肿满,心腹膨胀,上气促急,腹胁如鼓,绕脐胀闷,有妨饮食,上攻下注,来去不定,举动喘乏。②《永类钤方》:皮水、胎水。

宜忌

忌生冷、油腻、坚硬等物。

方论选录

《医方集解》:此足太阳、太阴药也。五加祛风胜湿,地骨退热补虚,生姜辛散助阳,大腹下气行水,茯苓渗湿健脾,于散泻之中犹寓调补之意。皆用皮者,水溢皮肤,以皮行皮也。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上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281;五皮散[赤水玄珠]

组成

五加皮

用法

上为末。酒调,涂敷颈骨上,再用酒调服。

主治

小儿项软、行迟。


定经汤(《傅青主女科》)
附子理中汤(《三因极—》)
甘露消毒丹(《温病条辨》)
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固真汤(《兰室秘蔵》)
龟鹿二仙胶(《医方考》)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