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理中汤(《三因极—》)

附子理中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三因极—病证方论》卷二。

歌诀

理中汤主温中阳,甘草人参术黑姜;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回阳。

组成

附子(炮,去皮脐)、人参干姜(炮)、甘草(炙)白术各等分。

用法用量

上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服,不拘时候。口噤则斡开灌之。

功用

补虚回阳,温中散寒。

主治

五脏中寒,口噤,四肢强直,失音不语。

方义

小儿久泻不止,脾肾阳虚,不能温煦,故大便清稀,完谷不化。脾虚气陷则伴脱肛,睡时露睛。命门火衰,阳不温散,阴寒内生,故形寒肢冷,精神萎顿。舌淡,苔白,脉沉细为脾肾阳虚之表现。理中汤温补脾胃之阳,加附子温补脾肾之阳,故附子理中汤为先后天并补之剂。方中以附子温补脾肾,人参补气益脾,白术健脾燥湿,甘草和中补土,干姜温胃散寒。郑钦安《医理真传》中云:“非附子不能挽救欲绝之真阳,非姜术不能培中宫之土气”,人参微寒有刚柔相济之意,甘草调和上下最能缓中,五味药配合得当,治疗中下焦虚寒、火不生土诸证。方中附子温补先天真阳,白术健脾燥湿、补中宫之土,干姜温胃散寒,人参补气益阴,炙甘草补后天脾土、调和诸药。

运用

1、以小儿症见久泻不愈,形寒肢冷,睡时露睛为本方用方要点。

2、可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过敏性紫癜、复发性口腔溃疡等。

加减化裁

附子理中汤合苓桂术甘汤治疗胃气上逆,附子理中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顽固性便秘,附子理中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晕车之呕吐。

使用注意

附子用时注意先煎,用量不可过多。

重要文献摘要

《医方考》:人参甘草白术之甘温,所以补虚;干姜附子之辛热,所以回阳。


沉香降气散(《张氏医通》)
沉香散(《中医外科》)
冷哮丸(《张氏医通》)
丁香柿蒂汤(《证因脉治》)
清胰承气汤(《经验方》)
消导承气汤(《急腹症方药》)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