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汤(《伤寒论》)

炙甘草汤方

Decoction of Glycyrrhizae Praeparata

(from 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s)

组成

甘草12克,生姜10克,人参6克,桂枝10克,生地50克,阿胶6克,麦门冬15克,麻仁12克,大枣10枚。

用法

以清酒和水各半,先煮八味,去滓,内阿胶烊消尽,温服。歌诀:炙甘草汤胶桂人,枣姜生地麦麻仁,津血虚极脉结代,煎药用酒功可垂。

方解

本方又名复脉汤。以生地、麦冬、麻仁、阿胶滋津血于内;以桂枝去芍药汤调荣卫于外,尤其增量甘草大枣,更加人参大补中气以资血气之源。此治津血枯燥而脉结代以动悸的良法,不过重用甘寒,方后虽有复脉之名,若虚脱的阴虚寒重证,脉微欲绝、或无脉者,本方不中与之。

仲景论述解析

《伤寒论》第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解析:伤寒,由于过用汗、吐、下,亡津液、亡血液,以至血不足以养心,则心动悸。血不足以荣脉,则脉结代,宜以炙甘草汤主之。《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附方(一):《千金翼》炙甘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解析:虚劳不足的病,若汗出而闷,脉结代心悸者,虽行动如常,若不治,则不出百日死。若已不能行动,病危急着,则于十一日死,治之宜本方。按:久病虚极而脉结代心悸,确多凶险,亦只可与本方治之。如病还不十分危急者,亦间有得救者。肺结核后期多此证。平人脉结代并不足虑,即不服药亦可自愈。《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附方(一):《外台》炙甘草汤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解析:心中温温液液,即恶心剧甚心中烦恼的意思。病肺痿,若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本方治之。

临证思考

本方证常见于冠心病心律失常。煎药用酒很重要,不用酒煎效果差。原用药说明用酒煎(酒:水比为7:8),临床改煎成后对入黄酒20-30毫升同服效也佳。本方补虚润燥,若肺结核后期骨瘦如柴,往往有用之的机会。劳热咯血不止,以本方去桂姜治之有效。

辨证要点

心动悸,脉结代气阴两虚者。

验案

张某,女性,32岁,病历号153250,1965年3月12日初诊。心悸气短5年多,在哈尔滨市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住院治疗5个月,关节疼痛缓解,但仍心慌惊悸,多梦,少劳即喘,二便如常,两颧红,苔白,舌有瘀点,脉沉细结代。证属气阴两虚,血不养心,治以两补,养血安神,与炙甘草汤:生地30克,麦冬12克,火麻仁10克,炙甘草10克,党参10克,桂枝6克,生姜10克,大枣8枚,生龙牡各15克,阿胶10克(烊化)。结果:上药服用2个月,心慌心悸好转,走五六里地不感气喘,来信告之参加工作。炙甘草汤来源:《伤寒论》组成:甘草(12) 生姜 桂枝各(9) 人参 阿胶各(6) 生地黄(30) 麦冬 麻仁各(10) 枣10枚用法:留阿胶,余药煎煮,取汁倒出加清酒10ML,另将阿胶加开水炖化,分三次入汁搅匀,一剂煎服三次,一天服完。功用:益气滋阴,补血复脉。主治:心绞痛,心律失常,低血压等。药理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耐缺氧作用。临床运用:炙甘草汤复脉汤《伤寒论》

组成

甘草12克 党参15克 生地黄、麻仁各20克 桂枝阿胶麦冬各10克 生姜5片 大枣5枚

功用

益气养血,滋阴复脉。主治气虚血少之虚瘦少气、心悸心慌、虚烦失眠、大便干结、舌淡红少苔、脉结代或虚数。

配伍

炙草甘温益气,配桂枝则温通心阳而复其脉,配党参则补益心气平其心悸;大枣、生地、麦冬、麻仁、阿胶均为滋养阴血之品,药性虽腻,但有桂枝、生姜相配,则可滋而不腻;而桂枝、生姜得生地、麦冬之配,则制其温燥之弊而存其宣通之性。诸药合用,有益心气,振心阳,养心血之效。血气流通,脉始复常。

运用

1.胸痹,症见胸部痞闷、偶见隐痛、气短乏力、舌淡白、脉细弱属气虚血少者,可用本方以补气益血,温通气机。

2.肺痿,症见咳吐浊唾涎沫、其质粘稠、气急喘促、口咽燥渴、消瘦、舌红干、脉虚数属肺阴不足,虚火内炽者,可用本方以益气生津,滋阴润燥。

3.甲状腺机能亢进、病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肺结核等见有心悸、脉结代或胸痛、气短等属气虚血少者,可用本方治之。


紫雪丹(《温病条辨》)
牛黄清心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至宝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菖蒲郁金汤(《温病全书》)
复苏汤(《中医急诊学》)
通窍止血汤(《中医急诊学》)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