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半夏汤(《金匮要略》)

小半夏汤方

组成

半夏15克,生姜12克。

用法

水煎温服。

方解

半夏下气逐饮,生姜温中降逆,故治胃中有水饮而呕逆者。

仲景论述解析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28条: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

解析:呕吐丧失胃液,故呕家本来应渴。渴者乃饮去胃中干的证候,按道理讲呕应当自止,故谓渴者为欲解。今仍呕吐而反不渴,则说明胃中有水饮,故以小半夏汤主之。

《金匮要略·黄疸病》第20条:黄疸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解析:欲自利,指小便不多而有欲自利之情。黄疸病多属湿热,一般宜茵陈蒿汤、栀子大黄汤等祛湿除热的治法为常。今小便不红赤,而且有欲自利之情,乃湿盛少热之证,腹满而喘显系多饮逆迫的证候。宜利其小便,慎勿以苦寒药下之除其热,除热则必使胃虚饮逆而哕,哕者宜以小半夏汤主之。《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第12条: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解析:有声有物则谓呕,无声有物则谓吐。凡诸呕吐而饮食不得下咽者,小半夏汤主之。

临证思考

本方为治呕吐的主剂,乃医家所周知者,不过本方所治应以胃有水饮为主,呕而不渴,饮食不得下咽,皆胃有饮的证候,为应用本方的标的。又本方虽能治哕,但亦限于水饮冲逆之证,否则非其所主也。眉棱骨痛不可忍,世所谓痰厥者,其实亦饮气逆迫所使然,故用本方亦验。

辨证要点

呕逆或头痛,口不渴者。小半夏汤《金匮要略》

组成

制半夏15克、生姜12克。

功用

化痰止呕。主治痰饮停胃,浊阴上逆之呕吐,伴痰多、胸痞、不渴、舌苔白腻等。

配伍

半夏既能燥湿除痰,又能降逆止呕,标本兼顾为主药;生姜既能温脾胃而散水气,又能降浊阴而止呕吐,配伍半夏,不仅能增强其祛痰降浊之功力,又能制半夏之毒。药虽不多,但配伍完善,疗效可靠。

运用

1.妊娠呕吐不止,苔白滑属痰浊逆者,亦可用本方治之。2.慢性胃炎、胃溃疡、癔病,美尼尔氏徵候群,胃肠神经官能症等见有呕吐属痰饮停胃,浊阴上逆者,可用本方治之。


珍珠母丸(《普济本事方》)
琥珀寐丸(《景岳全书》)
平补镇心丹(《和剂局方》)
酸枣仁汤(《金匮要略》)
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
枕中丹(《备急千金要方》)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