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瘀血汤(《金匮要略》)

下瘀血汤方

Decoction for Removing Blood Stasis

(from Synopsis of Golden Cabinet)

组成

大黄27克,桃仁20枚,蟅虫20枚(熬,去足)。

用法

研末,炼蜜和为四丸,以酒一杯煎一丸,取半杯,顿服之,新血下如豚肝。按:"新血"应改为"干血",若新血如何能像豚肝?条文亦谓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可能传抄有误。

歌诀:下瘀血汤为蜜丸,酒煎下血如猪肝,大黄蟅虫并桃仁,里实腹痛血瘀顽。

方解

蟅虫咸寒,《神农本草经》认为:主"血积癥瘕,破坚,下血闭",可见为一有力的驱瘀药,并有治瘀血性腹痛的作用,合桃仁大黄,故治较顽固的瘀血腹痛而大便不通者。

仲景论述解析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第5条:产后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

解析:产后腹痛,多属于气血郁滞,一般用枳实芍药散治疗,如果服后不愈者,这是因为瘀血固着于脐下不去,宜以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血不利者,是说本方亦主经闭而腹痛者。

按:本方所主腹痛在脐下,而且非常敏感,甚则手不可近,宜注意。

辨证要点

少腹痛、硬满,大便干结者。

验案

杨某,女性,30岁,北京解放前夕初诊。因久病卧床不起,家中一贫如洗,邻人怜之,请义诊之。望其骨瘦如柴,面色灰黑,少腹硬满而痛,大便一周未行,舌紫暗,苔黄褐,脉沉弦,知其为干血停聚少腹,治当急下其瘀血,与下瘀血汤加味:大黄15克,桃仁10克,蟅虫6克,麝香少许。结果:因其家境贫寒,麝香只找来一点,令其用纱布包裹,汤药煎成,把布包在汤中一蘸,仍留下次用。服一剂,泻下黑紫粪便及黑水一大盆,继服血腑逐瘀汤加减、桂枝茯苓丸加减,1个月后面色变白变胖,如换一人。下瘀血汤来源:《金匮要略》组成:大黄9,桃仁9,土鳖去足9。用法:水煎服。功用:破血下瘀。主治:瘀血凝结引起的额头痛,胁痛,腹胀,腰痛,痹证等。药理作用:临床运用:下瘀血汤《金匮要略》大黄、桃仁、蟅虫、炼蜜为丸,以酒煮丸顿服,功效破血下瘀。主治产妇因瘀血所致的腹痛、拒按、按之有块,以及血瘀经闭等。桂枝茯苓丸、抵当汤、下瘀血汤均有活血祛瘀之效,均可用于瘀血阻滞所致的腹痛诸证。但其效力有强弱之不同。其中抵当汤作用最为峻猛,次为下瘀血汤,再次为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丸乃用于瘀痰互结之小腹癥块。


消乳丸(《证治准绳》)
硝石矾石散方
曲麦枳术丸(《医学正传》)
枳实消痞丸(《兰室秘藏》)
疳积散(《验方》)
鳖甲煎丸(《金匮要略》)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