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主症:腹部胀满,时作时止。
副症:食欲不佳,精神疲倦,四肢无力。
舌脉:苔薄白,脉缓。
【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
(2)具备副症中任何二项加典型舌脉。
(3)素有脾虚之症。
【证候分析】
本证由表证误治所致,发汗太过,损伤脾阳,或素来脾虚之人,因汗而脾阳愈虚,以致运化失职,气滞于腹,壅而作满,故见发汗后腹胀满。
【治疗法则】
温运脾阳,宽中除满,
【代表方剂】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方药加减】
呕吐: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呕吐时作时止,饮食稍不慎即呕吐。腹部胀满,面色?白,畏寒喜暖,大便溏薄,苔白,脉缓,可依本方酌加木香、白术,
【类证鉴别】
脾虚气滞证与痞证:二者均有腹部胀满,病变部位虽同在中焦,但痞谣在心下,“心下者心之下,中脘之上,胃之上,脘也,胃居心之下,故曰心下也。”痞证之心下痞满,较之汗后腹胀证之腹胀满,病位较高,故仲圣谓“心下痞”而不云“腹胀满”。痞证或为热证、或属寒热错杂,而本证属虚属寒不同。
【现代研究】
日本汉方界应用本方治疗胃肠消化机能减退胃肠充气所致腹痛有较好疗效果。
太阳风湿相搏证(桂枝附子汤证)
太阳心阳不足证(桂枝甘草汤证)
太阳阳虚水气欲冲证(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太阳热扰胸膈证(栀子豉汤证)
太阳热扰胸隔中焦气滞证(栀子厚朴汤证)
气血不足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