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高某,女,52岁。2019年04月11日初诊。患者因尿频,尿急,尿痛8余年。院外长期按尿路感染治疗,病情反复,经久不愈,后于我院泌尿外科予膀胱镜检查后,诊断为“间质性膀胱炎”,给予抗感染等治疗后,病情仍未见明显好转,遂至我院就诊。
刻下症见:尿频、急、痛,排尿前后下腹部疼痛明显,同时伴下腹部冷痛,得温稍减,脉沉涩,舌紫暗,苔薄白。
尿液分析:隐血(+)。
西医诊断:间质性膀胱炎;
中医诊断:肾系肾虚“膜”病(肾阳虚夹瘀血阻络证);
治法:活血化瘀,温肾散寒。
处方:莪术10g,川芎10g,刘寄奴10g,附片10g,巴戟天20g,狗脊20g,续断20g,地肤子20g,白鲜皮20g。15剂,水煎服,1日1剂。
二诊(2019年04月26日):下腹冷感较前稍减轻,排尿前后仍感疼痛,伴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去巴戟天、狗脊、续断加车前草20g,茯苓20g,泽泻20g,兼以清利水湿,使邪有去路。继服14剂。
三诊(2019年05月10日):患者下腹部冷感较前明显减轻,腰部疼痛得以缓解,排尿后仍有轻度不适感,感下腹隐痛,恼怒时加重。故去附片、车前草、茯苓、泽泻,加入柴胡20g,白芍15g,枳实15g,益母草20g,以疏肝解郁、理气活血,继续调补至11月,患者症状逐渐缓解。
按:患者病情反复数年,久病致虚,而抗生素类药物多为寒凉药物,久服伤阳气,以致阳气亏虚,阳虚而生内寒,内寒生血则凝,久病入络,寒凝血瘀,瘀血内阻,以致寒瘀互
结,不通则痛,故见下腹冷痛,舌多暗紫,脉多涩。对于阳虚血瘀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刘老认为,可借鉴外疡治法,从“膜”论治,可辨为肾系肾虚“膜”病,阳虚血瘀证,固以温肾散寒、活血化瘀为治则。取附片、巴戟天、狗脊、续断温阳散寒;莪术、川芎、刘寄奴活血祛瘀;地肤子、白鲜皮以祛膜内湿邪;寒邪以散,瘀血得除,则邪去而正安。
崩漏验方_班秀文
崩漏验方_班秀文
崩漏验方_班秀文
崩漏验方_班秀文
崩漏验方_班秀文
崩漏验方_班秀文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