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症验方

女子未避孕,性生活正常,与配偶同居1年而未孕者,称为不孕症。从未妊娠者为原发性不孕;曾经有过妊娠者继而未避孕1年以上未孕者为继发性不孕。根据这种严格的定义,不孕症是一种常见的问题,大约影响到至少10%~15%的育龄夫妇。引起不孕症的发病原因分为男性不育和女性不孕。

中医历代医籍中均有公元前便对人类生命起源所作的简朴论述。《易经》有“天地氤氲,万物化淳,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的关于人类生命起源的论述。《诸病源候论》专列“无子候”,论述引起妇女不孕的多种原因。《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广泛地研究了求子、种子、赤白带下、崩中漏下等致不孕的问题,并认识到不孕涉及男女双方,必要时当男女双方求治。

1.病因病机

①肾气(阳)不足:先天肾气不足,或房事不节、久病大病、反复流产损伤肾气,或素体肾阳虚或寒湿伤肾,肾阳亏虚,命门火衰,阳虚气弱,则生化失期,有碍子宫发育或不能触发氤氲乐育之气,致令不能摄精成孕。

②肝气郁结:素性忧郁,或七情内伤,情怀不畅,继发肝气不舒,气机不畅,又肝郁克脾,脾伤不能通任脉而达带脉,任、带失调,胎孕不受。

③瘀滞胞宫: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瘀滞冲任,胞宫、胞脉阻滞不通导致不孕。

④痰湿内阻:素体脾肾阳虚,脾虚则健运失司,水湿内停,肾阳虚则不能化气行水,湿聚成痰,日久痰阻气机,气滞血瘀,痰瘀互结,不能启动氤氲乐育之气而致不孕。

2.辨证论治

①肝肾不足,胞脉失养者,治当用补肾调经、养血益精之法,以养精种玉汤治疗。

②肝郁气滞,胞脉不畅者,治宜用疏肝理气、养血调经之法,方选开郁种玉汤治疗。

③肾阳不足,胞寒经冷者,治宜用温肾暖脾调经之法,以右归丸加减治疗。

④脾失健运,聚湿生痰,下注胞宫者,治当用燥湿化痰调经之法,多选《傅青主女科》之化水种子汤。朱丹溪曰:“求子之道,当先调经。”因此,经期准时、冲任调和则孕育有机,成胎育子。

【验案举隅】

王某,女,33岁。主诉结婚5年未育,月经不调半年。患者2013年结婚,同年3月孕1月行人流术。术后工具避孕至2017年解除,但一直未再孕。月经初潮13岁,月经周期37~50天,经期4天,量中,色暗红,无血块,无痛经。2017年10月开始月经不调,月经周期2~3个月一行,经期4天,量、色同前。2017年12月因宫颈糜烂Ⅲ度外院行手术治疗(具体不详),术后停经1个月,之后间隔3个月再至。伴周身倦怠乏力、四肢畏寒、腰膝酸软、纳眠可、大便每日1~2次、质偏稀、小便调,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无力。外阴已婚未产型,阴道通畅,子宫颈光滑,子宫体前位,大小、硬度正常,活动受限;左侧附件增厚,压痛阳性;分泌物量少色白质黏。

妇科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中医辨证属于脾肾气虚。

处方:党参12g,白术15g,当归10g,熟地黄20g,枸杞子15g,川椒3g,龟甲20g,淫羊藿10g,丹参10g,牛膝12g,香附10g,白芍12g。20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末次月经9月22日来潮,经量、经色正常,无血块,无痛经,大便每日一次、质可,怕冷感明显减轻。基础体温呈双相,双相期8天。舌淡红,舌苔薄,脉细。患者便溏、畏寒症状较前明显改善,提示阳气逐渐恢复,检测体温呈双相,示有排卵,但持续时间较短,表明黄体寿命持续时间不长,继续原方温肾填精,加血肉有情之品紫河车30g,20剂,水煎服。

三诊:患者无不适,月经第15天,舌淡红,舌苔白微腻,脉细。超声检查示双侧卵巢内均可见多个卵泡反射,大的位于右侧,大小为1.8cm×1.1cm,透声可。上方加菟丝子15g、桑寄生10g,以加大补肾填精之功促进卵泡发育,3剂,水煎服。外治灌肠方3剂。

四诊:患者月经周期正常,经色、经量正常,无痛经等不适,月经第16天,超声检查示右侧卵泡大小为1.9cm×1.4cm,透声可。上方继续口服巩固治疗。

五诊:患者无不适,2月8日月经来潮,色红,量中,无块,无经行腹痛。舌淡红,舌苔微黄,脉细滑。今日月经第14天,超声检查示左侧卵泡大小为2.0cm×1.5cm。因睡眠欠佳内服上方加酸枣仁10g,7剂,水煎服。继外治灌肠方4剂。告知患者从今日起隔日同房1次。

六诊:2月23日,超声检查示昨日左侧卵泡大小为2.4cm×2.1cm,今日左侧卵泡消失,子宫直肠陷凹积液1.5cm。继补肾以促进黄体功能,拟调一诊方加淫羊藿10g,7剂,水煎服。嘱患者今日、明日各同房1次后暂禁房事,停中药灌肠防动胎,避免劳累。

七诊:3月10日,患者停经30天,舌淡红,舌苔薄,脉滑。抽血查β-HCG205mIU/mL,孕酮>60ng/mL,诊断为早孕。嘱患者多休息,加强营养,禁房事3个月,建孕产妇保健手册,定期产检。

随诊:于11月10日剖宫产分娩一女婴,母女健康。按语:中医学认为,肾主生殖,其受孕机理主要是肾气盛,精血充沛,任通冲盛,月经如期,两精相搏,方能受孕。西医角度来讲肾主生殖即对应着西医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肾气上通于脑,下连冲任二脉而下系胞宫,故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协调与中医“肾气—天癸—冲任—胞宫”间的功能平衡相一致。

患者月经量少,后期渐至闭经,且形体消瘦,可见枯之为病,其来渐也。故治疗上以充为主,肝脾肾三脏同调,方用熟地黄、枸杞子、菟丝子补肾养精;用龟甲养任督;加淫羊藿温肾助阳。茯苓、白术健脾以助生血之源,以养血之中兼以培土之法;丹参、牛膝养血活血调经,充盛之中兼以流通之机;以川椒温督脉;在补肾精同时注意养肝血,以四物汤去川芎加香附,香附入肝经走下焦直达胞宫,有暖胞之功,历来被列为妇科要药。综观全方,重在养精血、温肾益气、阳回阴升,有如春风化雨,万物滋生,即所谓“天地氤氲,万物化醇”。


腹痛验方_唐祖宣
痢疾验方_刘志明
痢疾验方_刘志明
痢疾验方_李今庸
痢疾验方_李今庸
痢疾验方_李今庸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