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四脾胃湿热升降失司湿热上蒸于口致口疮(顽固性口腔溃疡)案
潘某,男,19岁,学生,2008年7月15日初诊。
初诊:患顽固性口腔溃疡12年,反复发作,经年不愈,此起彼伏,十分痛苦。口疮发作时,疮面布及口腔、咽喉、舌体,伴大便微干结,舌红苔白,脉象滑细数。
中医诊断:口疮。
证属:脾胃湿热,升降失司,湿热上蒸于口。
治法:辛开苦降,清化湿热;
方药:《金匮要略》治狐惑之甘草泻心汤加味。
生甘草15g,清半夏10g,干姜6g,黄芩10g,炒黄连8g,太子参10g,大枣4枚(擘),茵陈15g,郁李仁12g(捣),炒谷芽15g。14剂,水煎服,日1剂。
2008年7月29日二诊药后原有口疮痊愈一半口疮再次发作时间明显延长,范围也明显减小,舌质深红,苔转薄少,脉仍滑细数。更以甘露饮加味:生地12g,熟地12g,天冬12g,麦冬12g,黄芩10g,生枇杷叶12g(去毛),枳壳10g,石斛15g(捣),茵陈15g,生甘草15g,生黄连6g,清半夏8g,生谷芽15g,青荷叶10g(后入)。14剂,水煎服,日1剂。
【按语】本案西医诊断为顽固性口腔溃疡,中医诊断为口疮。口疮顽固,经年不愈,屡治不效,仿仲景治狐惑之法则,从中焦脾胃论治,甘调辛开苦降,用甘草泻心汤,甘调脾胃,清化湿热;加茵陈清热利湿,升发胆胃之气;李仁通便泄热;谷芽运脾醒胃。二诊时,中焦脾气渐复,湿热渐去,舌质深红而苔变薄少,现阴虚兼湿热之象,故更甘露饮养阴、清热、除湿;加少量黄连、半夏辛苦开泄;谷芽运脾醒胃;荷叶升清以降浊。我的经验:甘草泻心汤是《金匮要略》治狐惑之方。本案虽为口疮,但患者仅19岁就患口疮12年,病情反复,病程之长,似狐惑之热毒内郁,上熏于口,故亦以甘草泻心汤。
性欲淡漠验方_成肇智
性欲淡漠验方_成肇智
性欲淡漠验方_成肇智
性欲淡漠验方_成肇智
精少精冷验方_成肇智
精少精冷验方_成肇智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