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生黄芪30g,茯苓30g,防己10g,制苍术20g,泽泻20g,车前子10g,干姜10g,细辛3g,五味子10g,绞股蓝30g,荷叶30g,冬瓜皮20g。
【功效】益气健脾,清热利湿,祛瘀化浊。
【主治】积聚,属湿热困脾者。症见浮肿,小便短赤,大便可;舌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弱。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本方以黄芪、茯苓、防己、苍术、泽泻、荷叶、冬瓜皮等药为主,并以桂枝、蒲黄、昆布、海藻、生山楂等灵活加减,其制方思路乃宗仲景防己黄芪汤、茵陈五苓散方义。其中防己黄芪汤擅益气健脾,利水化饮;茵陈五苓散清热利湿,二方相合复增益其功。方中防己、茯苓、荷叶、冬瓜皮擅利水渗湿,苍术健脾化湿,黄芪益气健脾,使湿邪从中焦而化;绞股蓝益气、安神。方中可加用桂枝(亦可用肉桂)温阳化饮,遵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且可反佐以防过用清热利湿药物而伤脾胃;或加生山楂、莪术活血祛瘀,与化痰祛湿之药相配伍,分消痰瘀;或加蒲黄利水、活血,血水同治。以上诸药相合,共奏益气健脾、清热利湿、祛瘀化浊之功效。
【验案】荆某,女,27岁,2014年8月27日初诊。
重度脂肪肝3年余。患有重度脂肪肝、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史3年。症见形体肥胖,伴有浮肿。平时头面易出油,脱发,口臭,目眵增多,视物不清,睡眠打新,情绪低落,遇阴雨天气咳嗽、痰多,饮食畏凉喜热。小便短赤,大便可,月经量少,舌紫、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弱。实验室检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68mmol/L,尿酸363|xmol/L。影像学检查:重度脂肪肝。
西医诊断:脂肪肝、肥胖、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
中医诊断:痰湿、血瘀体质兼夹。
处方:生黄芪30g,茯苓30g,汉防己10g,制苍术20g,泽泻20g,车前子10g,干姜10g,细辛3g,五味子10g,绞股蓝30g,荷叶30g,冬瓜皮20g。30剂,水煎服,每日1剂。
10月8日二诊:体重大体同前,浮肿略消;月经9月22日来潮,经期3天,量稍增多,脱发同前,脉滑。处方:生黄芪30g,制苍术20g,荷叶30g,冬瓜皮30g,生山楂30g,绞股蓝20g,茵陈15g,茯苓30g,泽泻30g,莪术10g,夏枯草20g,浙贝10g。30剂,水煎服,每R1剂。
11月19日三诊:体重减轻1.5?2kg,浮肿减轻,“三围”未改变,月经情况同前。症见抑郁症状明显,情绪不稳定;口臭,面色泛红,有环状皮损。处方:生黄芪80g,茯苓50g,泽泻50g,水牛角30g,茵陈20g,绞股蓝20g,荷叶30g,冬瓜皮30g,生大黄6g,生蒲黄15g(布包)。30剂,水煎服,每日1剂。
12月31R四诊:浮肿已消,腹围减少lcm;抑郁症状减轻,口臭减轻;月经来潮正常;手足、颈部、足趾有湿疹,皮肤干裂、瘙痒、脱屑、皮损;苔根微黄,脉沉滑。继续拟方益气活血,化痰
利湿。处方:生黄芪60g,川桂枝10g,茯苓30g,泽泻30g,炒白术20g,制苍术20g,陈皮20g,昆布20g,海藻20g,水牛角30g,茵陈15g,女贞子30g,益母草30g。30剂,水煎服,每日1剂。
2015年2月4日五诊:体重减轻lkg,浮肿已消,尿酸减至255^11101几,脂肪肝消失,抑郁症状减半,月经30?35FI—潮;有散在性湿疹;苔根腻,脉滑。仍宗前意,以益气健脾、化痰利湿治之。处方:生黄芪30g,制苍术20g,茯苓30g,泽泻30g,生蒲黄10g,姜黄10g,炒莱菔子20g,炒白芥子9g,炒紫苏子15g,昆布20g,海藻15g,陈皮30g,荷叶30g30剂,水煎服,每闩1剂。
〔李英帅,侃诚,王济,等.关于脂肪肝医案的讨论[J].中医药通报,2015,14(15):3-7〕
慢性糜烂性胃炎验方_胡水勋
哮喘验方_胡水勋
血管神经性头痛验方_胡水勋
更年期综合症验方_胡水勋
神经性耳鸣验方_胡水勋
冠心病验方_胡水勋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