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李某,女,时年52岁。
反复胃脘部胀满不舒1年余,加重5天,伴嗳气、返酸。常服“泮托拉唑、多潘立酮”等药。
【首诊证候】
症见:自感胃脘区痞塞,胸膈满闷,偶有轻度灼痛感,得食则胀,嗳气则舒,按之不痛,触之无形,望无胀大,恶心欲呕,反酸,纳呆,大便质稀,舌淡稍暗苔黄腻,脉滑。
辅助检查:1、电子胃镜示:慢性糜烂性胃炎;2、生化全套、血常规、大小便常规正常;3、幽门螺旋杆菌检测(-)。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胃痞病。
西医诊断:慢性糜烂性胃炎。
辨证:脾胃气虚、湿热蕴结证。
治则治法:健脾醒胃,清热化湿。
方药:加味半夏泻心汤。
处方:半夏15g、黄芩10g、黄连10g、干姜10g、党参20g、大枣10g、陈皮15g、乌药15g、救必应15g、蒲公英15g、甘草5g,7剂,水煎温服,每日1剂。
【随诊过程】
二诊:
患者诉胃脘区痞满不适改善,无灼痛感,无恶心欲呕,纳食较前增加,大便质稀,小便正常,舌淡稍暗苔黄腻,脉滑。湿热渐化,原方加砂仁以醒胃。
处方:半夏10g、黄芩10g、黄连8g、干姜10g、党参20g、大枣10g、陈皮10g、乌药10g、救必应10g、蒲公英10g、甘草5g、砂仁5g(后下),10剂,水煎温服,每日1剂。
三诊:
胃脘区不痛不胀,纳可,大便正常,仍有嗳气、反酸,舌边红苔腻,脉弦滑。脾得健运,但肝胃郁热,宜兼泻肝泄热。
处方:半夏10g、黄芩5g、黄连5g、干姜5g、太子参20g、大枣10g、陈皮10g、乌药10克、吴茱萸5g、甘草5g、砂仁5g(后下),10剂,水煎温服,每日1剂。
四诊:
十天后来诊诉已无不适,予以香砂六君子丸口服收功。
按语:
慢性糜烂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多表现为胃脘部痞塞、满闷不舒、疼痛、恶心欲呕、嗳气等症状。脾胃同居中州,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一升一降,使水谷精微布散周身。胡老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病机多为中州失健,湿热内蕴,实多虚少者为数较多。具体症状多表现为胃脘部胀满不适,痞塞,恶心欲呕,纳呆,乏力,大便质稀,小便正常,舌淡白苔黄腻,脉滑。《伤寒论.149条“……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金匮要略》:“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胡老寻求古训,立法健运中州,辛开苦降,自拟加味半夏泻心汤,适用于糜烂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胡老在辨此证时,舌象是最重要的诊断信息来源,抓住舌淡白苔黄腻这个表现,以加味半夏泻心汤进行治疗,患者无不获效。
失眠验方_刘祖贻
不孕症验方_夏桂成
子宫内膜息肉验方_夏桂成
异常子宫出血验方_夏桂成
产后抑郁证验方_夏桂成
不孕症验方_夏桂成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