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炒水蛭10g,虻虫10g(炒去翅足),大黄10g(酒浸),桃仁10g(去皮尖炒打)。
【功效】攻逐瘀血。
【主治】尿血,辨证属血瘀于下焦。症见尿血,小腹硬满,疼痛拒按,脉涩等。
【用法】上4味,共研粗末,以适量水煎药,汤成去渣取汁,日2次温服,每日1剂。
【经验】出血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一类疾病,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而又宝贵的经验。如明代医家葛可久,在其所著的《十药神书》中记述对此类疾病的治疗方法是:首用甲字十灰散以止血,再用乙字花蕊石散以化瘀,然后用丙字独参汤以补血。清代医家唐容川,在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在其所著的《血证论》一书中,提出止血、化瘀、宁血、补血四步。这些经验一直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对出血证的治疗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李老认为,死血瘀于膀胱,新血不能循经而流,溢于脉外,随尿而下,故见尿血;血瘀滞于下焦,故见小腹硬满,疼痛拒按;内有瘀血,血行不利,故见脉涩。此乃血蓄膀胱所致,法当攻逐瘀血。在临床上对于吐血、龃血之证而属热邪所致者,每用《金匮要略》泻心汤,泄热止血而不留瘀,此则“毕两功于一役”也,如出血势急而属气虚不固者,急用独参汤以止血,此所谓“补气以摄血”也。如出血过甚,病势危急,非止血则有生命之忧者,本“急则治其标”的原则,急用止血重剂以止其血,血止后再据证以调治。长期出血不止或大出血者,如身热,脉见洪大滑实,则病势力逆,难治。如无热而脉见虚弱细微,其病势为顺,疗效较好。方中水蛭、虻虫、桃仁峻逐膀胱蓄血;大黄推陈出新,导瘀血从大便而出,于是瘀去而病解。单方:①胡麻20g,研为细末,以水适量渍1宿,第2天早上绞去渣,煮2次,顿服。②龙骨适量,研为细
末备用。每用时取药末3g,以温开水冲服,日服5-6次。
〔李今庸,李今庸临床经验辑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319-320〕
慢性支气管炎验方_张琪
喘促验方_周仲瑛
喘验方_周仲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验方_周仲瑛
气喘验方_周仲瑛
气喘验方_颜正华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