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伤发热验方

【组成】生地黄20g,当归15g,赤芍15g,桃仁10g,红花10g,丹参20g,甘草15g,枳壳15g,银柴胡15g,牡丹皮15g,郁金15g,川牛膝15g。

【功效】行气活血化瘀。

【主治】血府血瘀发热。症见全身发热或胸中发热,或后背发热,夜间发热加重,白天稍轻,失眠,大便黏滞不爽,面黄唇暗。舌暗红或有瘀点,脉弦。

【用法】水煎,日2次温服,每日1剂。

【经验】方中当归、赤芍、桃仁及红花能活血祛瘀,瘀血袪,热自退;川牛膝能祛瘀血而通血脉,并能引血下行;枳壳能开胸行气,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生地黄能凉血清热,合当归能养阴润燥,活血而不伤血,祛瘀生新;丹参、牡丹皮以活血凉血,加郁金以行气活血;银柴胡清热凉血除骨蒸;甘草能调和诸药。加减应用:舌红、发热较重者,加丹参、牡丹皮以活血凉血,加郁金以行气活血;若胸背热,苔白厚者,为内有湿邪,血化为水,湿阻气机,血不得行,去生地黄之滋腻,加薏苡仁以袪湿而清热;伴有盗汗者,加地骨皮,取地骨皮善治有汗骨蒸;伴脘中不舒者,加半夏以和胃消痞。

【验案】赵某,女,71岁,2012年2月9日初诊。

患者胸中发热,甚则连及后背,时而全身发热1年余。夜间发热为著,失眠,偶胸脘微痛,饮食可,大便不爽,唇暗。舌暗红边有瘀点,苔白,脉弦。既往病史:心电图示:ST段轻度下移,心肌供血不足。中医辨证:瘀血阻滞胸中,气血运行不畅,郁而发热,正如《灵枢》中曰:“荣卫稽留于经脉之中,贝I』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热。”身凉但自觉胸中发热者,王清任称之为“灯笼病”,《医林改错》中云:“身外凉,心里热,故名灯笼病,内有瘀血。认为虚热,愈补愈瘀,认为实热,愈凉愈凝。”瘀血在血分,血属阴,故其发热多以午后或夜间为甚。《医林改错》有具体的描述:“后半日发烧,前半夜更甚,后半夜轻,前半日不烧,此是血府血瘀。血瘀之轻者,不分血段,惟日落前后烧两时;再轻者,或烧一时。此内烧兼身热而言。”唇暗,舌红暗或有瘀点,为脉涩为血行不畅,瘀血内阻之象。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7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2月16日二诊:仍胸背热,汚暗苔白略厚,脉弦。上方去郁金、生地黄,加薏苡仁25g。7剂。

3月1日三诊:偶胸背热,偶有盗汗,舌暗苔薄白,脉弦。加地骨皮15g。7剂。

3月8日四诊:明显好转,热退身凉。但胃中不舒,舌略暗,脉弦。上方加半夏15g。7剂。

〔辜炳锐,范蕊,段富津,段富津教授治疗内伤发热病验案浅析[J].中医药学报,2016(2):136-138〕


阿尔茨海默病验方_颜德馨
阿尔茨海默病验方_颜德馨
阿尔茨海默病验方_颜德馨
抑郁症验方_李辅仁
验方_何任
验方_张琪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