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生晒参10g,黄芪10g,紫丹参10g,益母草10g,杜仲15g,川牛膝10g,山茱萸10g,肉桂1g,水蛭6g,车前子10g,阿胶珠10g,生甘草5g。
【功效】补肝肾调气血,活血化瘀。
【主治】腰痛,辨证属脾肾阳虚,气虚血瘀。症见腰骶部冷痛,深夜及冬季加重,喜热饮。舌淡胖有齿印、质暗红、苔薄白,脉沉细。
【用法】水煎,日2次温服,每日1剂。
【经验】孙老认为,寒为阴邪,其性下行,收引凝滞,首犯足太阳膀胱经。寒邪进一步内传足太阴脾经,症见腹部恶风寒,喜热饮,舌质淡胖有齿印,质暗红等,其病机为寒湿凝滞血脉,脉络不通。方中生晒参、生黄芪补气健脾;阿胶珠滋阴养血;山茱萸、杜仲补肾强腰;肉桂补元阳、暖脾胃;丹参、益母草、川牛膝、水蛭活血化瘀;车前子通阳祛湿;生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调气活血抑邪的治疗原则。
【验案】张某,女,57岁,2013年10月20日首诊。
患者诉腰腹部畏风寒1年,深夜及冬季加重。患者于2012年出差到哈尔滨受寒后,感觉腰骶部紧冷痛重着,继而恶寒,腹部冷感,自觉寒从内发,曾在针灸科进行温针治疗,症状时好时坏,深夜及冬季加重,喜热饮,夜眠欠佳,无腹痛腹泻,纳正常,二便调,舌
淡胖有齿印、质暗红如猪肝色、苔薄白,脉沉细。西医诊断:腰痛。中医辨证:脾肾阳虚,气虚血瘀。
治法:补肝肾,调气血,活血化瘀。
方药:予上方14剂,日1剂,复煎,日温服2次。
11月5日二诊:主诉睡眠得以改善,夜间畏寒有所减轻,精力较前好转,白天静坐时腰骶部仍感恶寒,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细。孙老认为,此寒非温阳能解决,重在阳虚血瘀,原方去络石藤,加路路通,与参、芪、阿胶珠同用,重在补气血通络祛寒。处方:生晒参10g,生黄芪10g,紫丹参10g,云茯神10g,炒酸枣仁10g,益母草10g,杜仲15g,川牛膝10g,路路通15g,山茱萸10g,肉桂lg,净水蛭6g,车前子10g,阿胶珠10g,生甘草5g。14剂,口1剂,复煎,日温服2次。
11月19日三诊:腰骶部恶寒基本消失,脸色红润有光泽,睡眠好,二便调,舌淡暗、苔薄白,脉细,孙老认为,瘀血有所改善,去破瘀之水蛭、益母草。处方:生晒参10g,生黄芪l()g,紫丹参10g,杜仲15g,川牛膝10g,云茯神10g,炒酸枣仁%,山茱萸10g,车前子10g,生甘草5g。嘱避风寒,忌冰冷食物,加强运动。后随访1年,患者病无复发。
〔陈瑞芳.孙光荣教授调气活血抑邪汤临证验案3则[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6):33-35〕
腹泻验方_张灿玾
腹泻验方_周仲瑛
腹泻验方_周仲瑛
肠易激综合征验方_周仲瑛
肠易激综合征验方_周仲瑛
腹泻验方_徐景藩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