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南沙参10g,北沙参10g,麦冬10g,太子参10g,法半夏10g,煅瓦楞子20g,泽漆12g,山慈菇12g,八月札12g,公丁香5g,丹参12g,失笑散10g,肿节风20g,石见穿20g,急性子10g,仙鹤草15g,炙刺猬皮15g,蜣螂2只,守宫5g。
【功效】祛瘀解毒,益气养阴,理气和胃。
【主治】贲门癌术后、放疗后并发症,属痰气瘀阻,胃热津伤,通降失司者。症见饮食梗塞不下,吞咽不畅,进食有噎塞感,口干不渴,舌偏红,苔黄薄腻,脉小弦滑。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周老认为,正气不足是恶性肿瘤病情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最多见者为气阴两伤,盖因癌毒耗损正气,首伤气阴;气滞痰瘀等郁结日久,亦每易化热伤阴,加之西医化疗也是一种以毒攻毒之法,伤阴尤速,而胃癌从形成到发展,一般病程较长,往往引起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瘀滞,即“久患者血”,故治疗上以益气养
阴、活血化瘀、理气化痰为法。方中选沙参麦冬汤之北沙参、麦冬养阴和胃;又加太子参、仙鹤草健脾补气;八月札、公丁香行气;法半夏、煅瓦楞子、山慈菇、泽漆化痰散结。其中法半夏、煅瓦楞子为常用化痰药;泽漆“治一切恶毒、梅疮”;山慈菇“散坚消结,化痰解毒,其力颇峻”,均为周老常用之药。丹参、失笑散活血化瘀;石见穿、急性子祛瘀解毒。其中石见穿“味苦辛平人肺脏,穿肠穿胃能攻坚,噎膈饮之痰立化,津咽平复功最先”;急性子“其性急数,故能透骨软坚”;并酌加炙刺猬皮、蜣螂、守宫等虫类药,这3味药均为血肉有情之品,走窜善行,无处不到,属{祛瘀之重剂,性猛效捷。周老认为,蜣螂有较强的通关散结、行滞通便作用,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有梗阻不通症状者,有较好疗效。此方融行气、化痰、消瘀、攻毒于一炉,充分体现了周老运用“复法”治疗肿瘤的思想。
【验案】患者,男,71岁,2007年5月18日初诊。于2007年2月行贲门癌切除及胃食管吻合术,病理诊断为腺癌,淋巴结见癌转移。1999年曾行右髌骨巨细胞瘤手术。此次术后化疗2个疗程。发病前情绪悲伤忧郁,诱发呕血,至医院检查发现贲门病变。目前饮食有时梗塞不下,吞咽不畅,进食面条、米饭、馒头有噎塞感,口干不显,舌质偏红,苔黄薄腻,脉小弦滑。证属痰气瘀阻,胃热津伤,通降失司。治法:祛瘀解毒,益气养阴,理气和胃。以上述经验方2治之。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患者自行连用40剂。
二诊(6月29日):药后咽喉窒塞感减轻,饮食梗塞感好转,脘痞气逆,胃胀,气窜,大便正常,舌暗红,苔中部薄黄,脉小弦滑。守方加减,原方加藿香10g,苏叶10g,桔梗10g,制香附10g,黄连3g,鸡血藤15g,威灵仙12g。
三诊(8月24日):饮食吞咽顺利,无梗塞感,胃胀,气逆,夜半咽痒不舒,化疗已5个疗程,白细胞水平低下,大便正常。舌质暗紫,苔中黄腻,脉小滑。原方加黄连3g,吴茱萸3g,藿香10g,苏叶10g,威灵仙15g,鸡血藤20g,代赭石20g,炙女贞子10g,地榆10g。煎服法同上。该患者经持续治疗,症状逐渐改善,病情稳定,基本守原法施治,根据出现的兼夹症状,加减调理。现纳食如常,无明显不适,精神状态良好,仍间断复诊。
〔王小坤,朱益,顾勤,等.周仲琪教授应用复法辨治胃癌1则[J].吉林中医药,2011,31(11):1104-1105〕
焦虑症验方_胡水勋
后循环缺血验方_胡水勋
慢性糜烂性胃炎验方_胡水勋
哮喘验方_胡水勋
血管神经性头痛验方_胡水勋
更年期综合症验方_胡水勋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