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验方

【症状】头晕伴头部刺痛不移,经久难愈,面色晦暗,健忘失眠,神情呆滞,或有头部外伤史,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辨证分析】本型头晕可因头脑外伤,瘀血阻络,或因年老气衰,血液瘀滞,或因中风之后,血溢(或血瘀)脑络所致。本型与上述3、4型均属实证,但正如各自证型名称所示,三者病机明显不同。

本型表现以头晕兼局部头痛如针刺不移,时发时止,经久难愈为特点,常伴有面色晦暗,唇舌紫暗,或舌上瘀点瘀斑,脉细,以及某些神志失调的症状等;

肝阳上亢型以头目胀痛、面部烘热、头重脚轻、烦躁易怒、脉弦劲为特点;

而痰蒙清阳型则以头重身困、眩晕欲倒、耳鸣耳聋、呕恶不能食、苔厚腻为鉴别点。

此外,临床上本型也可兼痰湿、肝阳或气血虚,其症状当然也就可两型或三型兼而有之了。

【诊断要素】八纲:里证,实证,阴证。病机:瘀血阻滞脑络,气血运行不畅,神志失调。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通络。

本型头晕乃血瘀脑络、头脑失养所致,因此活血化瘀以疏通脑络是求本之治。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故辅以行气则效益彰。

【方剂】以加味桃红四物汤为主方:

【组成】当归10g,川芎10g,生地黄12g,赤芍10g,桃仁12g,红花10g,川牛膝12g,柴胡6g,香附6g,甘草6g。

水煎服。

方中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同为主药;川牛膝引瘀血下行,当归配生地活血兼养血,祛瘀而不耗血,共为辅药;柴胡、香附行气以活血,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若气虚明显,神疲乏力,甚至肢体不遂,加黄芪30-50g,人参10g;

兼痰阻脑络,加茯苓15g,远志10g,石菖蒲10g;

兼肝阳上亢,加钩藤10g,菊花10g,蒺藜10g。

****验方成药

晕可平合剂:赭石45g,夏枯草、制半夏、车前草各18g,为一日量,制成糖浆60ml,分三次服;或水煎,一日两次分服。

适用于痰蒙清阳兼肝阳上亢型。

天麻15g,制附子10g,黑山羊肉250g-500g,炖服。适用于虚证。

吴茱萸、川芎各半,混合研为细末,密贮备用。每次取药末3-6g纳入脐中,外以麝香止痛膏固定,三天换药一次。适用于痰浊、瘀血混合型。

杞菊地黄丸,每次10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适用于肾虚兼肝阳型。

半夏天麻丸,每次6g,每日2次。适用于脑络瘀阻型。

针灸疗法

体针:主穴选曲池、足三里、太冲,备穴为三阴交、内关等。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隔日针1次,7日为1疗程。

灸法:艾灸百会穴。用于虚证头晕急性发作。

梅花针:用梅花针轻扣头部、脊柱两侧,每次15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个疗程。

&&&&


黄疸验方_朱良春
肝硬化验方_朱良春
肝硬化验方_朱良春
验方_朱良春
急性黄疸型肝炎验方_李玉奇
黄疸验方_李济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