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鸣验方

【症状】哮喘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痰少而黏,动则气促,口干耳鸣,五心烦热,盗汗遗精,腰膝酸软,颧红形瘦,舌红少津苔黄,脉细滑数。

【辨证分析】本型乃久病哮喘耗阴损津,或热邪久羁伤阴,肺肾阴虚,虚火灼津成痰,痰阻气道所致。本型和痰热阻肺型均属热哮,俱有痰热,但有虚实缓急之异。

本型多见于缓解期,为虚热证,哮喘程度较轻,而必见痰少而黏、五心烦热、颧红形瘦、盗汗遗精、腰酸耳鸣等肺肾阴虚之象;

而痰热阻肺型见于发作期,为实热证,哮喘剧烈,以胸部胀闷、声高息涌、咯痰黄稠、烦躁口渴等为临床特征。

【诊断要素】八纲:里证,热证,虚证,阳证。病机:肺肾阴虚,虚火灼津成痰,息道不利。

【治法】滋阴润肺,降气化痰。

肺肾阴虚乃本型哮喘之本,痰阻气逆为其标,因此,滋养肺肾之阴以治其本,降气化痰以治其标,标本兼顾,哮喘渐愈。

【方剂】以生脉散合六味地黄丸加减为主方:

【组成】沙参15g,麦冬12g,五味子6g,熟地黄12g,山茱萸10g,茯苓12g,牡丹皮10g,泽泻10g,当归10g,核桃肉12g,龟甲胶10g。

水煎服。

方中沙参、麦冬、熟地黄滋补肺肾之阴,为主药;山茱萸、龟甲胶滋肾养阴,五味子、核桃肉补肾纳气,为辅药;茯苓、泽泻利湿除痰,牡丹皮清热凉血,当归养血活血,并为佐使药。

若阴虚火旺,加黄柏10g,知母10g,玄参12g;

痰多者,加紫苏子10g,莱菔子10g,白芥子10g。

****验方成药

麻杏平喘汤:麻黄9g,杏仁12g,紫苏子9g,地龙10g,川芎10g,三七3g(冲服),全蝎2g(研末分吞),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寒哮。

哮喘汤:炙麻黄、桑白皮各9g,黄芩15g,蝉蜕4.5g,炙款冬花12g,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热哮。

河车固本丸:紫河车粉60g,蛤蚧粉45g,地龙粉75g,山茱萸24g,蜜丸或水丸,每次服5g,每日2次。适用于虚哮。

蛤蚧定喘丸,每次服1丸,每日2次。适用于老年哮喘患者。

针灸疗法

体针:发作期,取膻中、天突、定喘、肺俞。风寒者,加风门;痰热者,加丰隆。每次选用2-3穴,施泻法,每日1次,背部穴可加拔火罐。缓解期,取肺俞、大椎、膏肓俞、气海、足三里。肾虚者,加肾俞、关元;脾虚者,加脾俞、中脘。每次选用2-3穴,施补法,间日1次,可减少或减轻发作。

艾灸:第1组取肺俞、脾俞、肾俞、夹脊穴,第二组取风门、心俞、涌泉、夹脊穴,两组穴交替使用。急者每穴8-10壮,每日1-2次;缓者每穴3-5壮,每日或隔日1次。灸至病人对灼热感不能忍耐为止。

耳针:发作期,针平喘、肺、内分泌、皮质下、交感;缓解期可埋压王不留行子于脾、肾、肾上腺、神门等穴。

皮肤针:用梅花针叩击鱼际及前臂手太阴肺经循行部位15分钟,两侧胸锁乳头肌15分钟,对哮喘发作有缓解作用。

&&&&


乳糜尿验方_陈崑山
慢性尿路感染验方_陈崑山
慢性尿路感染验方_陈崑山
肾脓肿验方_陈崑山
验方_陈崑山
前列腺增生验方_陈崑山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