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黄某,男,时年47岁,2013年9月3日初诊。
发病过程:反复腹泻2年,吃冷食或牛奶则易发,无腹痛。在中医院、市人民医院服中药半年效果不明显。近2年体重减轻5kg,食量、食欲正常。前几年工作压力大。
【首诊证候】
刻诊:舌淡有齿印,苔薄白,脉左沉右弦。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泄泻(肠易激综合征)。
辨证:脾虚肝郁。
处方:补中益气汤合痛泻要方加减。
黄芪20g,党参20g,柴胡10g,茯苓15g,炒白术15g,炙甘草10g,陈皮10g,白芥子10g,炮姜10g,藿香10g,苏叶10g,白芍15g,防风10g,木香10g,山药30g,6剂。
【随诊过程】
2010年9月15日复诊:
近期无腹泻,但仍不能饮牛、羊奶,舌淡红,苔薄白,脉左沉右弦滑。原方加薏苡仁20g,莪术5g,7剂。
2013年9月26日三诊:
近期无腹泻,但昨日受凉后腹部隐痛,大便量较多,现每日饮冰冻酸奶。舌淡有齿印,苔薄白,脉左细右弦。
处方:原方减白芥子,黄芪加至30g,粉葛15g,莪术加至10g,茯苓加至20g,7剂。
2013年10月8日三诊:
无腹泻,无腹部不适感。以前体重渐减,现体重已稳定。舌淡有齿印,苔薄白,脉细。
处方:(党参20g、茯苓15g、炒白术15g、炙甘草10g、陈皮10g、炮姜10g、藿香10g、苏叶10g、白芍15g、防风10g、木香10g、山药30g、黄芪30g、粉葛15g、莲子20g、砂仁5g)研末冲服。
2013年11月2日四诊:
长时间无腹泻,偶尔少量吃水果无明显不适。体重稳定在66.1Kg。胃口好,饭量较大。从吃散剂开始睡眠变差,入睡好,但每日早晨5点易醒,醒后难以入睡。3年前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则头痛,在神经内科诊断焦虑症,予阿普唑仑等无明显效果。现事情多时仍头痛,以后项部为主,有紧压感。大小便正常。舌淡有齿印,苔薄白,脉左细右微弦。
分析:睡眠不好可能与秋天易燥,人亦容易出现烦躁有关,且广东天气冷热不定,易影响睡眠;另外健脾散剂偏于温燥,患者直接服用可能更添其燥,嘱其泡水服用。其头痛与精神紧张有关,腹泻亦有一定关系。但观其性格开朗,心情尚可。只是思虑较多,做事认真,有轻微焦虑情绪,与谈话及药物疏解善后。
按语: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云“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为后世指明了腹泻的基本病机,即清气该升不升,精微沉降于下,而出现腹泻,因而针对此病因进行治疗,即是健脾升清之法。补中益气汤健脾益气升清,清阳上升,复其常位,则腹泻可愈。土虚则木气易乘,且患者平素思虑过度,肝气郁结,而呈肝郁脾虚之证,见左沉右弦之脉,故同时兼用痛泻要方健脾疏肝。
一诊即效,但受凉,饮冰冻酸奶后再发,黄芪加量,加葛根升清,莪术消积化瘀,此后即未再腹泻,胃口渐开,体重逐渐稳定,未再减轻,而以补中益气加减散剂善后。因当归滑肠,故腹泻一般不用当归,而白术用土炒白术,健脾升清止泻最好;若生白术大量应用,反有通便作用。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大,肝气郁结,肝气不畅者多,因而易影响脾胃功能;而饮食生冷较多,脾胃易寒易虚,肝郁脾虚之证最为常见,若出现腹泻,刘主任常用四逆散或痛泻要方,脾虚明显合补中益气汤治疗。
肛门脓肿验方_陈民藩
失眠验方_王自立
慢性萎缩性胃炎验方_王自立
异常子宫出血验方_何成瑶
异常子宫出血验方_何成瑶
不孕症验方_林天东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