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时年52岁,孕产史G3P2,现采用工具避孕。2017年8月14日来诊。Lmp:2017年7月17日。诉阴道流血27天。现每天仍有少量阴道流血,色淡红,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细数。既往月经:7/30天,量中,色红,块少,无经行腹痛。舌淡紫,苔白,脉细弦。
诊断:(肾虚血瘀型)崩漏病(西医称为异常子宫出血)。
治则:补肾化瘀止血。
药用妇科调经4号方:仙茅10g,仙灵脾15g,当归10g,川芎10g,巴戟12g,鹿角霜12g,枣皮12g,二地各10g,山药12g,茯苓10g,泽泻12g,牛膝12g,丹参15g,桃仁10g,金樱子15g,麦冬12g,五味子10g,远志10g,知母10g,黄柏10g,枳壳10g,甘草6g,加炒蒲黄10g(另包),荆芥炭15g,补骨脂15g,龙牡各15g,白蒺藜15g。每日水煎服1服,连服7服。
中成药:妇乐片2.5g,口服1天2次,定坤丹7g,口服1天2次,各3盒。
8月21日二诊:中药已服完,阴道出血未止,偶感头晕,乏力,纳眠差,舌淡紫,脉虚细。
治则:益气健脾止血为主。
药用妇科调经3号方:黄芪15g,党参15g,白术10g,升麻10g,女贞子12g,旱莲草12g,茜草12g,益母草30g,金樱子15g,乌贼骨15g,白芍10g,麦冬12g,五味子10g,艾叶炭15g,炒栀子15g,乌药12g,生地炭15g,甘草6g,加炒蒲黄10g(另包),荆芥炭15g,补骨脂15g,龙牡各15g,地榆炭15g,公英15g,仙灵脾15g,当归10g,川芎10g,酸枣仁15g。每日水煎服1服,连服7服。嘱继服中成药妇乐片、定坤丹。8月28日三诊:上药均服完,阴道血已止3天,但仍感疲乏无力,眠差,舌淡紫,脉细。药用妇科调经4号方加用补骨脂15g,龙牡各15g,白蒺藜15g,百合15g,酸枣仁15g,柴胡10g,蛇床子15g。每日水煎服1服,连服7服。
9月18日四诊:诉昨日月经来潮,量中,色红,有少许血块,无腹痛,精神纳眠可,二便调。舌淡,脉细。药用妇科调经4号方加用鸡血藤15g,三棱15g,莪术15g。每日水煎服1服,连服7服。
10月23日五诊:诉经净2日,此次行经5天,量中,色红,无血块,无腹痛,精神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脉弦细。药用妇科调经4号方加用鸡血藤15g。每日水煎服1服,连服7服。
按:何成瑶强调了本病属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的严重紊乱。本病的治疗首先分出血期与血止后,按标本缓急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更年期的崩漏治疗主要为排除子宫内膜的恶变,重在健脾养血善其后。
本案在治疗时谨守肾虚血瘀、冲任失固的病机。肾失封藏,冲任失调,阴血不能内守,加之瘀血阻滞,新血不能归经,故经漏不止。治之当补肾化瘀止漏,故选调4方加味。此方由二仙汤、四物汤加减变化而来,如仙茅、仙灵脾、巴戟、鹿角霜补肾阳,知母、黄柏、麦冬、五味子滋肾阴,当归、地黄、川芎养血活血,加重补肾治本,远志安神。另加炒蒲黄、荆芥炭止血,补骨脂补肾,龙骨、牡蛎收敛固涩,白蒺藜清肝凉血。二诊时,血不止,出血时间长,气随血脱,感头晕、乏力,心神失养,则眠差。以治标为主,益气止血,选调3方加味,黄芪、党参、白术、升麻大补元气,升阳固本。女贞子、旱莲草补肝肾,益冲任,麦冬、五味子滋阴,茜草、益母草、金樱子、乌贼骨、艾叶炭、炒栀子、生地炭化瘀止血,同一诊加用蒲黄、荆芥炭,以达止血之效。经治后患者血止。三诊至五诊,治本为主,补肾调经,故以调4方加味,巩固疗效以善后,调整月经周期。
冠心病验方_雷忠义
冠心病验方_雷忠义
冠心病验方_雷忠义
溃疡性结肠炎验方_周学文
溃疡性结肠炎验方_周学文
冠心病验方_陈宝贵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