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验方

胡某,女,22岁,2008年11月24日初诊。

主诉:脓血便反复发作1年余。

现病史:1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呈黏液脓血样,次数增加,纳可,寐可,小便调。曾于中国医大就诊,并用激素灌肠4次。查体: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左下腹轻微压痛,无反跳痛。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滑数。

胃镜:进镜抵达回盲部,距肛门30cm以下见黏膜充血、水肿,呈颗粒样,表面覆脓性分泌物,血管纹理不清,可见黏膜糜烂、浅溃疡及出血点。肠镜诊断:溃疡性结肠炎(中国医大,2008年6月11日)。

处方:黄芪10g,黄柏10g,黄连6g,生甘草6g,地榆炭10g,侧柏炭10g,槐花10g,血余炭10g,陈皮10g,防风10g,白芍10g,三七1.5g,苦参6g。

水煎服,日1剂,连服3个月。

二诊:2008年12月5日。服药症减,大便略成形,仍有少量脓血,咽干,无明显腹痛。舌红,苔薄白,脉弦细。前方加白芨10g,白花蛇舌草10g。

按语: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常以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便血”“泄泻”“久痢”“肠风”等范畴,《黄帝内经》称之为“肠澼”;《难经·五十二难》称之为“小肠泄”“大瘕泄”;《伤寒杂病论》称之为“下利”;《诸病源候论》称之为“休息痢”。本病病位在脾胃、大肠,病邪以湿邪为主,其病因病机多由素体脾胃虚弱或饮食不节,或忧思恼怒,外感六淫,肝木克土,导致脾胃损伤,传导失司,水湿内停,郁久化热,湿热蕴肠,肠络受损,血腐肉败化为脓血,从而形成溃疡。我们认为湿热蕴结肠道是本病的症结所在,因此在治疗上以清热祛湿,收敛止血为治疗原则。

由黄芪、黄柏、黄连、生甘草、地榆炭、侧柏炭、槐花、血余炭、陈皮、防风、白芍、三七、苦参等药物组成。其中黄芪益气养元,健脾利湿;黄柏、黄连清解下焦湿热;苦参清热燥湿,清解胃肠郁热;三七活血化瘀,止血定痛;陈皮、防风化湿止泻;白芍、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地榆炭、槐花、血余炭凉血止血;白芍敛阴和营,缓急止痛;甘草益气缓急,和解诸药。诸药相合,共奏清解肠道湿热,收敛止血止泻之功。陈皮、防风、白芍乃痛泻要方去白术用甘草,嫌白术壅滞,并仿芍药甘草汤之意加强止痛效果。

二诊病情好转,大便略成形,仍有少量脓血,咽干,无明显腹痛,故加用白芨,敛疮生肌。《神农本草经》曰:“白芨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祛肠间余热。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验方_段富津
验方_段富津
验方_段富津
验方_段富津
缺铁性贫血验方_段富津
干燥综合征验方_段富津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