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林某,女,时年51岁,初诊时间:2017年1月18日。
诉10年前患者感冒后出现鼻塞,流涕,多痰,多次治疗后症状反复,曾外院诊断鼻窦炎,1周前受风后症状加重,畏寒,晨起作嚏较甚,无发热,无头痛,胃纳差,大便秘。
【首诊证候】
主诉:反复鼻塞,流鼻涕10年,加重1周。
既往史:既往有胃炎病史,否认有高血压病史,否认蚕豆病病史。
过敏史:否认药物及其他食物过敏病史。
体格检查:T36.5℃,呼吸20次/分,神清,双侧扁桃腺无肿大,鼻粘膜苍白,肺部无干湿性啰音,心率70次/分,律整齐,心脏各瓣膜听诊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全腹软,无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滑。
辅助检查:鼻咽部CT:两侧上额窦、筛窦、蝶窦慢性炎症。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鼻窦炎。
中医诊断:鼻渊。
证候诊断:脾肾阳虚。
治则:健脾补肾。
方用:参苓白术散合桂枝附子汤。
处方:
党参15g、麸炒苍术5g、浙贝母10g、陈皮10g、莱菔子5g、厚朴10g、甘草10g、制何首乌20g、酒苁蓉10g、芡实15g、桂枝5g、黑顺片10g(先煎),3剂,水煎去渣取500ml,分两次温服。
【随诊过程】
复诊:2017年1月25日
近日胃纳差,大便秘,喷嚏流鼻减少,痰减少,舌红苔白浊,脉沉。
处方:党参15g、苍术5g、浙贝母10g、莱菔子5g、厚朴10g、甘草10g、制何首乌30g、酒苁蓉10g、芡实15g、黑附子10g(先煎)、生地黄15g、黄芪10g、火麻仁20g,5剂,水煎去渣取500ml,分两次温服。
三诊:2017年2月10日
鼻塞流涕基本消失,大便正常,睡眠易醒,胃纳一般,大便正常。舌红苔白浊,脉沉。
处方:党参15g、白术10g、甘草10g、芡实15g、黑附子15g(先煎)、桂枝10g、黄芪15g、郁金10g、醋香附10g、牡蛎30g(先煎),7剂,水煎去渣取500ml,分两次温服。
按语:
患者病情较长,反复发作,缠绵不愈的特点,卫表不固,风寒乘虚而入,犯及鼻窍,邪正相搏,肺气不得通畅,津液停聚,鼻窍壅塞,导致鼻塞流涕,脾气虚至肺气虚,参苓白术散为培土生金的代表方,又因患者形寒,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方合附子温壮阳气,驱逐寒湿,与桂枝相用,共同达到振奋阳气,驱散风寒湿邪的目的,全方共奏健脾补气,温阳通窍之功。
指导老师评语:过敏性鼻炎、部分鼻窦炎本为肺、脾、肾虚寒、阳气不足,标为风邪、热邪外犯,治当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本例为治本补肺、脾、肾三脏,温阳通经络,能取良效。
油漆过敏验方_陈宝贵
湿疹验方_陈宝贵
肠易激综合征验方_陈崑山
口腔溃疡验方_陈崑山
口腔溃疡验方_陈崑山
慢性肾炎验方_陈崑山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