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

【概述】

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菌核。主产于陕西、山西、湖南、湖北、河北、河南、四川、贵州、云南及东北等地。

【功效分类】

利尿

【性味归经】

性味:猪苓味甘、淡,性平。

归经:归肾、膀胱经。

【功效主治】

功效:利水渗湿 用治水湿停聚的各种 水肿,单味即可见效。 脾虚湿盛 水肿,常与 白术、 茯苓、 泽泻等同用。

【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其利尿机制是抑制肾小管对水及电解质的重吸收所致。猪苓多糖有抗肿瘤、防治肝炎的作用。猪苓水及醇提取物分别有促进免疫及抗菌作用。

【用法参考】

水肿,小便不利,泄泻。猪苓甘淡渗泄,利水作用较强,用于水湿停滞的各种 水肿,单味应用即可取效。如(《子母秘录》)治妊娠从脚至腹肿,小便不利,及(《杨氏产乳方》)治通身肿满,小便不利,皆单用一味猪苓为未,热水调服以治;治疗水湿内停所致之 水肿、小便不利,常与 泽泻茯苓白术等同用,如四苓散(《明医指掌》);治肠胃寒湿,濡泻无度,常与 肉豆蔻黄柏同用,如猪苓丸(《圣济总录》)。 猪苓药性沉降,入肾、膀胱经,善通利水道, 配生地、 滑石、 木通等,治热淋,小便不通,淋沥涩痛,如十味导赤汤(《医宗金鉴》)。

【鉴别用药】

猪苓与 茯苓:均利水消肿,渗湿,用治 水肿,小便不利等证。然猪苓利水作用较强,无补益之功。而 茯苓性平和,能补能利,既善渗泄水湿,又能健脾宁心。

【使用注意】

猪苓功专利水渗湿,其利尿作用比 茯苓强,故无水湿者忌用。

【用量参考】

煎服,6~12 g。

【化学成分】

猪苓含猪苓葡聚糖Ⅰ、甾类化合物、游离及结合型生物素、粗蛋白等。

【临床研究】

据报道,口服猪苓多糖胶囊,治疗慢性乙肝,疗效显著(临床荟萃2001, 7:313)。猪苓多糖注射液,肌注,治疗免疫功能低下的体弱儿童,取得良效(中医杂志,1990, 3:40)。


苏合香
安息香
石菖蒲
仙鹤草
白芨
血余炭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