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分类】
祛风湿
【性味归经】
性味:丝瓜络味甘,性凉。
1、《药性考》:“凉。”
2、张秉成《本草便读》:“味甘,性寒。”
3、《本草用法研究》:“无毒。归肺、胃、肝三经。”
4、《南宁市药物志》:“甘、平。”
归经:归肺、肝、胃经。体轻通利。
【功效主治】
功效:中药丝瓜络有通经活络,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止血。
主治:胸胁胀痛,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女子经闭,乳汁不通,痰热 咳嗽,热毒痈肿,痔漏, 水肿,小便不利,便血,崩漏。
1、《脉因证治》:"治疝。"
2、《医林纂要?药性》:"凉血渗血,通经络。"
3、《药性考》:"疏风行痰,下乳,消痈肿骤,解毒杀虫,便血痔漏。"
4、《本草再新》:"通经络,和血脉,化痰顺气。"
5、《分类草药性》:"治乳肿疼痛,火煅存性冲酒服。研末调香油涂汤火伤。"
6、《本草用法研究》:"清热化痰通络。"
7、《现代实用中药》:"为清凉性活血、通经、解毒药,能通乳汁,治痈疽不敛等症。又为止痛、 止血药,用于肠 出血、赤痢、妇人子宫 出血、睾丸炎肿、痔疮流血等。"
8、《山东中药》:"治小便不利,关节肿痛。"
9、《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活血通络,利尿消肿。主治筋骨酸痛,胸 胁痛,闭经,乳汁不通,乳腺炎, 水肿。"
10、《四川中药志》(1979年版):"用于胸痹、坐骨神经痛、中风后半身不遂、跌扑损伤。"
【药理作用】
1、镇痛、镇静作用
丝瓜络水煎剂对化学、电、热刺激所致的疼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其镇痛强度与颅痛定相似。丝瓜络水煎剂能显著减少小鼠自发活动,并与阈下催眠剂量戊巴比妥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2、抗炎作用
丝瓜络水煎剂能显著减轻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程度,并对棉球肉芽肿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3、其他作用
丝瓜络提取成分体外有抑制免疫溶血作用。丝瓜提取物有很强的抗乙型脑炎病毒作用,但无直接灭活作用。
4、毒性
丝瓜络水煎剂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137.40±16.71g/kg。
【用法参考】
清热解毒丝瓜络甘凉宣通,功能清肺化痰,解毒消肿,故常用于痰热 咳嗽,热毒痈肿等证。凡肺经热盛,症见 咳嗽多痰者,可与 全瓜蒌、 桑白皮、 贝母、 前胡 配伍,以增清肺化痰之功;凡热毒壅盛,症见局部痈肿胀痛者,可与 金银花、 蒲公英、 紫花地丁同用,以增清热解毒之效;若为乳痈热痛肿胀者,可配 蒲公英、 金银花、 白芷、瓜蒌等,以增解毒散结之力。
利尿消肿丝瓜络通络利窍,可使经络水湿从小便而出,故常用于 水肿,小便不利之证。凡水液内停而致 水肿、腹水者,可与 茯苓、 泽泻、 冬瓜皮、 薏苡仁 配伍,以增利水渗湿之功。若为水蛊腹胀者,亦可与 巴豆同用,如《纲目》引宋会之方。止血丝瓜络炒炭又能止血,常配 棕榈炭以治便血、崩漏,如《江西中药》治子宫 出血、痔血方。
【用量参考】
内服:煎汤,6-15g;或烧存性研末,每次1.5-3g。外用:适量,煅存性研末调敷。
煎汤宜生用,研末宜炒用,止血宜炒炭用。
【附方】
1、治胸胁疼痛。炒丝瓜络、 赤芍、 白芍、 延胡索各9g, 青皮6g。水煎服。(《安徽中草药》)
2、治肋间神经痛。丝瓜络12g, 香附、 郁金各9g。水煎服。(《河北中草药》)
3、治胸痹及心气痛。丝瓜络15g, 橘络3g, 丹参10g, 薤白12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版)
4、治痹痛拘挛,关节麻木。丝瓜络、 当归、 桂枝各9g, 木瓜、制南星各6g。水煎服。(《中国常用中草药》)
5、治风湿性关节痛。丝瓜络15g, 忍冬藤24g, 威灵仙12g, 鸡血藤15g。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6、治手臂痛。丝瓜络3寸, 秦艽6g, 羌活3g, 红花4.5g。水煎服。(中医研究院《常见病验方选编》)
7、治中风后半身不遂。丝瓜络、 牛膝各10g, 桑枝、 黄芪各30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版)
8、治经事不行。丝瓜络(煅,研),每三钱,酒下。(《鲆溪单方选》)
9、治乳少或乳汁不通。
1、丝瓜络40g。水煎服。(《中国常用中草药》)
2、丝瓜络30g,无花果60g。炖 猪蹄或 猪肉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版)
10、治小肠气痛,绕脐冲心。丝瓜络,烧存性研末。每服三钱,热酒调下。(《本草用法研究》)
1、1、治乳腺炎。丝瓜络15g, 蒲公英60g,栝楼15g。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1、2、治急性乳腺炎,疮疖肿毒。丝瓜络、丹皮各9g, 金银花、 蒲公英各15g,炒 枳壳12g。水煎服。(《安徽中草药》)
1、3、治痔漏脱肛。丝瓜络,烧存性,同多年石灰、 雄黄为末。以猪胆汁、鸡子清及香油和调贴之,收上乃止。(《本草用法研究》)
1、4、治湿疹。丝瓜络60g。水煎熏洗患处。(《山东中草药手册》)
1、5、治 水肿,腹水。丝瓜络60g。水煎服。(同上)
1、6、治外感暑湿,四肢困倦,小便短赤。丝瓜络、 冬瓜皮、生苡米各30g。水煎服。(《中药大全》)
1、7、治水蛊腹胀。老丝瓜去皮一枚(剪碎), 巴豆十四粒。同炒豆黄,去豆;以瓜同陈仓米再炒熟,去瓜。研米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白汤下。(《纲目》引宋会之方)
1、8、治子宫 出血、痔血。丝瓜络、 棕榈各等分。炒成炭,共研末。每服1.5g,1日3次。(《江西中药》)
【临床报道】
治疗急性乳腺炎干丝瓜络一节,长约15cm,分成三等分,剪断,焙干,放入碗内点燃烧成灰,然后将60度粮食 白酒30-50ml倒入碗内,稍凉后,即用纱布滤过,将滤液1次顿服,如不会喝酒,可将滤液分3-4次服完;再将滤渣用纱布包好,敷在红肿部位,胶布固定,绷带扎好,每24小时更换1次。共治疗30例患者,其中经治疗1次痊愈者21例,2次痊愈者3例,3次痊愈者3例,总有效率为90%。病后24-48小时内立即
接受此疗法者效果显著,超过48小时以上者疗效不理想。治疗中未见副作用。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