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分类】
催吐
【中药毒性】
有毒,具有肝毒性。
【性味归经】
性味:常山味苦,性寒。有毒。
归经:归胃、胆经。
【功效主治】
功效:催吐中药常山有涌吐,截疟。三个需要涌吐的均可使用。更主要的是截疟,作用好,比 青蒿还要常用。截疟作用在所有的中药中最强,但它的涌吐作用也非常强,所以这两个方面的矛盾无法解决,限制了它的应用。 配伍 甘草、 蜂蜜,是增强涌吐作用。常山用酒制,略降低涌吐作用。
【药理作用】
常山主含常山碱甲、乙、丙,总称常山碱。此外还含有常山次碱、4-喹唑酮及常山素A、常山素B。常山能刺激胃肠道,并作用 呕吐中枢,引起 呕吐;常山碱乙主要通过胃肠道的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末梢引起反射性 呕吐;常山有抗疟作用,以常山碱丙的抗疟作用最强,约相当于奎宁的100倍,常山碱乙约为奎宁的50倍,常山碱甲与奎宁相当;常山叶抗疟效价约为根的5倍;常山有解热作用,并对流感病毒PR8有抑制作用;常山碱乙有抑制溶组织阿米巴原虫的作用,效力较 盐酸依米丁强1倍;常山碱乙还有抗肿瘤作用;常山碱甲、乙、丙对离体子宫均有兴奋作用。
【用法参考】
1、用于胸脘痰结。常山具强烈的涌吐作用。 配伍 甘草、 蜂蜜可增强其涌吐作用。与 甘草、 蜂蜜同用,可以在保证涌吐效果的前提下降低常山的用量。现代临床较少将常山作涌吐药使用。古方主要用以涌吐痰涎。如《补缺肘后方》以之与 甘草、 蜂蜜同用,治胸中多痰,头疼不欲饮食及饮酒;《丹溪心法附余》以之与 藜芦同用,治中风,痰迷心窍,颠狂烦乱,人事昏沉,痰涎壅盛等证。
2、用于疟疾。常山为截疟要药。治疟古方中少有不用常山或蜀漆(常山的嫩枝叶)者。单用有效,如《外台秘要》常山汤单用常山煎服,治疟疾。常山用于截疟,其涌吐作用即成为不为病情所需的副作用。将常山用酒浸炒透,再 配伍 槟榔可使其涌吐作用减弱。如《和剂局方》胜金丸即用常山酒浸,蒸,焙, 配伍 槟榔,治一切疟病。常山截疟作用虽强,但因不能消除兼感邪气,亦无补虚扶弱之功,对有兼感邪气,或患者正气虚弱者,单用常山截疟,即使取效一时,疗效也难以巩固持久,容易复发。故用常山截疟的同时,还应辨证施治,以祛除兼感邪气,或扶正固本。
【注意事项】
体虚、儿童、老年、孕妇不能使用。要注意保护胃气。
【用量参考】
煎服,4.5~9g;入丸散每次服0.25~0.5g。涌吐可生用,截疟宜酒制用。治疗疟疾宜在寒热发作前4小时、2小时、1小时各服药一次。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