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

【功效分类】

驱虫杀虫

【中药毒性】

有小毒

【性味归经】

性味:槟榔味苦、辛,性温。

归经:归胃、大肠经。

【功效主治】

功效:中药槟榔有驱虫,消积行气,利水消肿。

1、驱虫,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病。槟榔对绦虫、钩虫、蛲虫、蛔虫、姜片虫、鞭虫等多种寄生虫,均有驱杀作用。尤长于驱杀绦虫,常与 南瓜子同用。合 牵牛子制成片剂,治姜片虫病有良效。用治蛔虫证,多与 使君子、 苦楝皮同用。

2、消积行气,用于食积气滞,泻痢后重。槟榔消食积兼能行气滞,饮食积滞而兼泻痢不爽者宜之。常与 木香、 青皮、 大黄等同用,如 木香槟榔丸。

3、利水消肿,用于 水肿、脚气肿痛。治 水肿,常与 商陆、 泽泻、 木通等同用,如疏凿饮子。治寒湿脚气肿痛,常与 木瓜、 吴茱萸、 橘皮等 配伍,如鸡鸣散。

4、 槟榔能截疟,与 常山同用可治疟疾,能降低 常山的毒副作用。

【药理作用】

含槟榔碱,有拟胆碱作用,能麻痹 猪肉绦虫的全体,对 牛肉绦虫则仅能麻痹头部和未成熟节片。对蛔虫、蛲虫、钩虫、鞭虫、姜片虫等亦有驱杀作用。水浸液对皮肤真菌、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槟榔含总生物碱约0.3%~0.6%,主要为槟榔碱,并含脂肪酸、氨基酸、鞣质、皂甙及红色素等成分。槟榔对 猪肉绦虫有 较强的作用,可使全虫体麻痹;对 牛肉绦虫则仅能麻痹头部和未成熟节片;对蛲虫、蛔虫、 钩虫、姜片虫等亦有驱杀作用;水浸液对皮肤真菌、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槟榔碱有拟胆碱作用,能兴奋胆碱受体,促进唾液、汗腺分泌,增加肠蠕动,收缩胆囊,促进胆汁排出,减慢心率,降低血压,滴眼可使瞳孔缩小。

【用法参考】

1、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病。槟榔驱虫力较强,其缓泻作用亦有利于驱虫,对绦虫、钩虫、蛔虫、蛲虫、姜片虫等多种寄生虫均有驱杀作用。然最善驱杀绦虫,可单用槟榔研末服,亦常与 南瓜子相须为用。治其他虫证则可与相应的驱虫药 配伍。

2、用于食积气滞或痢疾里急后重等。槟榔辛而入胃肠,既可行胃肠之滞气,又能缓泻以导其积滞,故常用于治疗食积气滞或痢疾等症。对前者,常 配伍 青皮、 木香等行气导滞之品以增强疗效。对后者,还当配入 黄连黄柏清热燥湿解毒之品。

3、用于 水肿或脚气肿痛。槟榔可利水,治 水肿可配入 利水渗湿药中使用。治寒湿下注之脚气脚胫肿痛,软弱无力,或挛急,则可与 吴茱萸木瓜等温散寒湿,化湿舒筋之品 配伍;若湿热偏盛,又当与清利湿热之品同用。

此外,槟榔常山 配伍治疗疟疾,能减轻 常山催吐的副作用。

【注意事项】

因其有缓泻之功,并易耗气, 脾虚便溏(大便不成型)及气虚下陷者忌用。有小毒。

【用量参考】

煎服,6~15g;单用驱杀绦虫、姜片虫时,可用至60~120g。


芫花
牵牛子
商陆
巴豆
胡麻仁
火麻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