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汤(《伤寒论》)

葛根汤方

组成

葛根12克,麻黄9克,桂枝6克,生姜9克,芍药6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

葛根20克,麻黄10克,桂枝10克,生姜15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大枣30克

葛根四两(12g),麻黄(去节)三两(9g),桂枝(去皮)二两(6g),生姜(切)三两(9g),甘草(炙)二两(6g),芍药二两(6g),大枣(擘)十二枚。

用法

以水先煮麻黄葛根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杯,温服,取微汗。歌诀:葛根汤本桂枝汤,加入葛根增麻黄,太阳项背强几几,无汗而喘用之良。

方解

本方是桂枝葛根汤再加麻黄而成。故治桂枝加葛根汤证无汗而喘者。

仲景论述解析

《伤寒论》第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解析: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汗出恶风者,以桂枝加葛根汤主之;今因见无汗,故用有麻黄的本方主之。《伤寒论》第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解析:这里的太阳与阳明合病,是指既有头项强痛而恶寒的太阳表证,同时又有自下利的阳明里证,此证宜以葛根汤主之。按:下利而现太阳证,则病欲自表解,故发汗则愈,无汗表实者宜本方,自汗表虚者宜桂枝汤,此证常见,宜注意。又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宜读作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者。意思是说:太阳与阳明合病必须有自下利者,才可用葛根汤主之,而不是说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定自下利。《金匮要略·痉湿暍病》第12条: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解析:太阳病,无汗,小便不当少,今由于气上冲胸,水不得畅行于下,故小便反少。牙关紧急不得语,已是为痉之渐,故谓欲作刚痉,宜以葛根汤主之。

临证思考

《金匮要略》曰:"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又曰:"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本条即述刚痉的证治。葛根汤本治项背强几几,实即项肌肉失和因致痉挛的证候。若此证严重时,则致背反张的痉病,故太阳病发热恶寒无汗而痉者,当然须以本方主之。不过本方的应用,并不限于以上所论。由于葛根汤清凉解肌,而且解毒,故疹痘诸疾于初期太阳病时,多以本方治之。依据经验,外感咳喘须发汗者,以用本方的机会为多。尤其发热无汗而恶寒剧甚者,不问项背急与否多属本方证。他如腰肌劳损,本无表证的明征,与本方治之屡验。《神农本草经》谓葛根治"诸痹",痉与痛,皆得之肌不和,这可能都是痹之属?

辨证要点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或见下利者。

验案

刘某,男性,49岁,病历号5294,1967年7月26日初诊。背疼1年,胸椎2-5有压痛。经拍片证实胸椎8、9、11骨质增生。曾经理疗不但无效,而且症状逐渐加重,出现腰痛、腿疼,无奈找中医治疗。近症:腰背疼痛,不能翻身,颈项发紧疼痛,不能向右转头,不能伏仰,苔白,脉沉。此属寒湿流注项背,治以散寒祛湿,与葛根加苓术附汤:葛根12克,麻黄10克,桂枝10克,生姜10克,白芍10克,大枣4枚,茯苓10克,苍术10克,川附子10克,炙甘草6克。结果:上药服三剂疼即大减,增附子为12克,又服三剂,头左右转动自如,可以伏仰,深低头时仅作痛,晨起可以翻身。葛根汤《伤寒论》

组成

葛根(12)、麻黄(3)、桂枝(6)、生姜(9)、炙甘草(6)、芍药(6)、大枣(7枚)。

用法

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口服。

功用

解肌发汗。

主治

太阳病,项背强,无汗恶风;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者及风寒表实兼引里邪之下利证。

现代应用

上呼吸道感染,脑炎,脑膜炎,慢性鼻炎,颈椎病,面瘫,麦粒肿,眼睑脓肿,流行性腮腺炎等。

药理研究

抑病原微生物作用。对心脑血管的作用。抗凝作用。免疫调节作用。抗炎作用。减轻抗癌剂副作用。解热作用。

临床应用

内科:上呼吸道感染。脑炎、脑膜炎。腹泻。眩晕。面瘫。流行性肌张长力障碍综合征。缺血性脑梗塞。紧张性头痛。伤科: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腰扭伤。儿科:小儿发热。流行性腮腺炎。小儿秋季腹泻。


泻热汤(《中医杂志》)
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宣白承气汤(《温病条辨》)
玉屏风散(《丹溪心法》)
牡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九仙散(《医学正传》)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