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阴止血方(《中医诊断学》)

滋阴止血汤 :

组成

生地黄12g、熟地黄10g、天冬10g、麦冬10g、天花粉10g、石斛10g、女贞子10g、旱莲草10g、藕节10g、三七粉3、丹参10

能滋阴止血。用于阴虚眼底出血,反复不 愈。方中二地二冬滋养肺肾之阴;天花粉石斛滋养胃阴;女贞子、旱莲 草为二至丸,益肝养肾,聪耳明目;藕节三七粉、丹参能止血化瘀,有 止血不留瘀、化瘀不出血之功。

本方常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动脉硬化致视网膜出血者,静 脉周围炎致眼底反复出血者。

清热滋阴止血治血尿 : 马某,女,22岁,回族。1980年5月25日初诊。

主诉:尿血、淋漓涩痛2个月。

病史:2个月前患者曾小便频数,淋漓作痛,治愈后又因赛 球而突然尿血,腰部酸痛。化验小便:红细胞满视野,有白细 胞、脓球及蛋白等。初步诊断为肾盂肾炎。从开始尿血即用青、 链霉素,每日肌内注射,内服消炎利尿药如呋喃妥因等,治疗2 个月,血尿不减。刻下:腰酸痛而困,周身乏力,头晕目眩,面 色无华,小便频数,且颜色鲜红如血。饮食尚可,大便正常。脉 沉弱而微数,苔白。

辨证:下焦湿热,内结膀胱,阴络伤损。

治法:育阴利水兼止血。

处方:猪苓10g,泽泻12g,云苓10g,阿胶(烊化)10g, 滑石15g,生地黄12g,车前子(包)10g,旱莲草10g,水煎服, 共服6剂。

二诊:5月31日。服2剂后,血尿减少,腰痛亦轻。6剂尽, 看不见血尿。因月经来潮,未验小便,又依前方服6剂,化验小 便示蛋白微量。

三诊:6月7日。一切均好,惟呕恶不欲食,改用小柴胡汤6 剂而愈。

按语:尿血在《黄帝内经》里早有记载,称为“溲血”或 “溺血”。所谓尿血,即血如水下。血淋与尿血,同是小便带血, 鉴别点是:血淋出于膀胱或尿道,淋则淋涩作痛;血尿出于肾 脏,路经膀胱,虽尿血而不疼痛;病因同是热结下焦。《金匮要 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指出: “热在下焦则尿血。”血淋 之证,多因热蓄肾与膀胱所致。肾与膀胱为表里,经脉相通,互 相影响。此病初起是热结膀胱,其血溺出时,有淋漓不通之象, 乃为实证。实证治愈,又因劳倦伤及肾脏,故腰部酸痛。此证多 由肾虚亏损,下焦结热,或内脏损伤,妄行之血渗入脑中所致。 况且又日久血尿不止,已造成肾阴亏虚,故尿色虽鲜艳而长流, 绝无滞碍,阴虚阳浮,上扰清窍,故头目瞑眩。当清热滋阴,兼 用止血之药,故采用猪苓汤育阴利水而配以生地黄、早莲草、车 前子滋阴兼清热之品以治之。此方即五苓散去桂、术加阿胶育 阴,滑石清热,以治少阴之水热,寓育阴于利水之中,为利小便 之润剂。专治因下焦蓄热而致的阴络损伤的尿血、血淋。淡以渗 湿,寒能胜热。茯苓甘淡渗脾肾之湿;猪苓甘淡,化气行水;泽 泻咸寒胜热,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兼泄肾与膀胱之蕴热;滑石 甘淡而寒,体重降火,火熄血自不妄行;阿胶甘平滑润,既能通 利水道,使热邪从小便下降,又能止血;生地黄滋阴降火;旱莲 草凉肾止血;车前子通利膀胱兼补肾窍。如此热减而血渐止。随 后因呕恶不欲饮食,而改用小柴胡汤2剂而愈。


蛇床子散方(《金匮要略》)
十枣汤(《伤寒论》)
控涎丹(《三因极一》)
大陷胸汤(《伤寒论》)
大陷胸丸(《伤寒论》)
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


一心AI中医诊疗系统AI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突然发作的以下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右下腹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背部持续性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