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加术汤[金匮]
麻黄白术汤[三因]
麻黄白术散[袖珍]
组成 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白术四两。
用法
上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功用
发汗。
主治
风寒夹湿,留着肌表,身体烦疼。①《金匮》:湿家身烦疼。②《三因》:寒湿相并,身体烦疼,无汗,恶寒发热,脉浮缓细。③《张氏医通》:湿家身体烦疼,日晡潮热。④《古方新用》:寒湿性荨麻疹,风疹块为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大小不一,发的快,消的也快,并伴有痒感,遇寒即发,上背冷,欲盖被烤火者。
方论选录
①《张氏医通》:用麻黄汤开发肌表,不得白术健运脾气,则湿热虽以汗泄,而水谷之气依然复为痰湿,流薄中外矣。然术必生用,若经炒焙,但有健脾之能而无祛湿之力矣。②《成方便读》:方中用麻黄汤祛风以发表,即以白术除湿而固里,且麻黄汤内有白术,则虽发汗而不至多汗,而术得麻黄并可以行表里之湿,即两味足以治病。况又有桂枝和营达卫,助麻黄以发表;杏仁疏肺降气,导白术以宣中;更加甘草协和表里,使行者行,守者守,并行不悖。③《古方新用》:方中以麻黄开汗孔以发汗,杏仁利气,甘草和中,桂枝从肌以达表。又恐大汗伤阴,寒去而湿不去,故加白术健脾生液以助除湿气,在发汗中又有缓汗之法。
参考文献
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下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1767;麻黄加术汤来源:《金匮要略》组成:由麻黄汤原方加白术四两(12)。功用:发汗解表,散寒祛湿。主治:风寒湿痹,身体烦疼,无汗等。麻黄加术汤方
组成
用法
水煎温服,服后盖以棉被取微似汗。歌诀:麻黄加术治湿家,发表利水同时下,汗出变少而尿多,身体痛烦效果佳。
方解
本方由麻黄汤加白术而成。白术苦温,主风寒湿痹,且有止汗作用。麻黄汤虽为强有力的发汗药,但加入白术,则湿从下走,从尿出,因此原有麻黄汤的发汗作用减弱,而增加了利湿除痹的作用。
仲景论述解析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第20条: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解析:湿家,指病风湿患者。湿家身烦疼,宜用麻黄加术汤发汗利湿治疗,使病从表及小便解,慎不可用火攻之。
临证思考
风湿关节炎初期,有见本方证的机会,也可见葛根汤加术再加生苡仁方证,宜注意辨证用方。本条所说的火攻,是指火烤、熏蒸、火针、艾灸等,近代的红外线、蜡疗等热疗也属之。
辨证要点
麻黄汤证而见湿痹烦疼者。
开脬煎(《产科发蒙》)
除湿解毒汤(《中医皮肤科》)
宫颈抗癌汤(《中医妇科》)
柴苓汤(《杂病源流犀烛》)
通苓散(《症因脉治》)
猪苓汤(《伤寒论》)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