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苡甘汤(《金匮要略》)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

组成

麻黄9克,杏仁6克,薏苡仁18克,炙甘草6克。

用法

麻黄汤。歌诀:麻杏苡甘四味药,麻黄加术有同效,薏苡性寒治湿热,不用桂术温药疗。

方解

薏苡仁味甘微寒,《神农本草经》谓:"主筋急拘挛,久风湿痹"。本方与麻黄加术汤都治风湿,且都是发汗利湿而治湿痹,但麻黄加术汤偏于治寒,故用温性的白术;而本方偏于治热,故用性寒的薏苡仁,并且去桂枝

仲景论述解析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第21条: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解析:一身尽疼,是说一身关节无处不疼。病在表故发热。日晡所剧者,是说这种身疼和发热在日晡所时尤剧烈。这种证候叫作风湿。风湿的成因,大都是由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这种风湿用麻杏苡甘汤治疗。按:汗出当风,则欲出之汗被风寒所却,瘀滞体表,久而成湿,流注关节因致炎症之变。久伤取冷,指天热汗出乘荫取凉、或用风扇空调、或突入凉水中,其致病道理与汗出当风同。

临证思考

本方证所指风湿,颇似今之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症。但要审证属于表里湿者,可选用本方。

辨证要点

周身关节痛、发热身重或肿者。

验案

白某,男,45岁,初诊日期1967年9月3日。腰膝酸痛,右臂酸胀,背拘急1年多,经检查为"胸腰椎骨质增生",中西药治疗未见明显疗效。近1月来身热身重,午后加重,双下肢轻度浮肿,舌苔白腻,脉弦滑细。此证为太阳表实挟湿,与麻杏苡甘汤:麻黄10克,杏仁6克,薏苡仁18克,炙甘草6克。结果:上药服三剂,身热身重减轻,又服三剂,身热已,腰膝酸痛减。近又经检查诊断为"肾盂肾炎",改服猪苓汤加防己苍术等加减,治疗1月余,诸症皆消。麻杏薏甘汤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

麻黄(去节)、甘草(炙)各6克 杏仁(去皮尖)9克 薏苡30克

功用

祛风胜湿,蠲痹止痛。主治风湿在表所致的一身尽痛、发热、午后加重、口渴不欲饮、苔薄白、脉浮数等。

配伍

麻黄辛温,乃借其发表汗解之效力以达到祛风胜湿之目的;杏仁宣肺以助麻黄疏散在表之风湿;薏仁甘淡微寒,既能祛湿清热,又能通利关节,缓和拘挛,与辛温之麻黄相伍,共奏蠲痹止痛之效;甘草既能缓和麻黄发汗之力(原方甘草用量比麻黄多一倍),又可增强薏苡仁止痛之效。本方实为麻黄汤以薏苡仁易桂枝而成。

运用

1.风水,症见目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肢节痠重、伴恶风发热、咳嗽气紧、苔薄白、脉浮数属于风水相搏于肌表者,亦可用本方治之。2.风疹,色红瘙痒、遍布全身、恶风发热、苔薄白、脉浮数属于汗出当风,复感湿邪,风湿相搏,营气受阻者,亦可用本方治之。此时,可加蝉蜕以疏风透疹。3.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流感等见有全身痠痛、发热属于风湿在表者;急性肾炎、妊娠水肿等见有目睑浮肿、发热咳嗽属于风水相搏者;药物性皮炎见有风疹瘙痒属于风湿相搏,营气受阻者,均可用本方治之。


枇杷清肺饮(《中医皮肤科》)
廓清饮(《景岳全书》)
导水茯苓汤(《奇效良方》)
千金鲤鱼汤(《千金要方》)
瞿麦散(《奇效良方》)
滑石散(《备急千金要方》)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