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伤寒论》)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from 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s)

组成

黄芩10克,炙甘草6克,芍药6克,大枣4枚,半夏12克,生姜10克。

用法

水煎温服。

方解

本方是黄芩汤加半夏、生姜,也即黄芩汤与小半夏汤合方,故治二方的合并证。

仲景论述解析

《伤寒论》第172条: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解析:见黄芩汤方。《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第11条:干呕而下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解析:干呕较呕证轻,干呕而下利者,当然有用本方的机会,但宜参照上条所述证候为妥。

临证思考

本方证多见于胃肠炎、胆囊炎,由于胃部病变突出而恶心呕逆明显者。

辨证要点

黄芩汤方证又见恶心、呕吐者。

验案

刘某,女,50岁,初诊日期1965年9月12日。因吃不洁葡萄后,患急性胃肠炎,出现身热恶寒、腹泻稀水便,温温欲吐,服葛根加半夏汤后,热退而吐利不止,苔白厚,脉弦细数。证属太少合病,为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黄芩10克,炙甘草6克,白芍10克,大枣4枚,半夏12克,生姜10克。结果:上药服一剂,体温恢复正常,腹泻止,胃稍和,仍不思饮食,服二剂,身微汗出,食饮如常,仍感乏力。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伤寒论]黄芩加半夏汤[准绳·幼科]黄芩半夏汤[杏苑]

组成

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半夏半斤(洗)、生姜一两半(一方三两,切)。

用法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每日二次,夜一次。

主治

痢疾或泄泻,身热不恶寒,腹痛口苦,干呕;胆咳,咳而呕苦水者。①《伤寒论》: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而兼呕者。②《金匮》:干呕而利。③《玉机微义》:胆府发咳,呕苦水若胆汁。④《幼幼集成》:麻疹发热吐泻。

方论选录

①《内台方义》:黄芩汤中以黄芩为君,以解少阳之里热,苦以坚之也;芍药为臣,以解太阳之表热而行营气,酸以收之也;以甘草为佐,大枣为使,以辅肠胃之弱以缓中也;加半夏之辛以散逆气,加生姜之辛以和其中而止呕也。②《古方选注》:用甘草、大枣和太阴之阳;黄芩、芍药安太阴之阴;复以半夏、生姜宣阳明之阖,助太阳之开。上施破纵之法,则邪无客着,呕止利安。③《金鉴》:用半夏、生姜入上焦而止呕;甘草、大枣入中焦而和脾;黄芩、芍药入下焦而止利,如是则正气安而邪气去,三焦和而呕利止矣。

参考文献

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下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1713;


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
化斑汤(《温病条辨》)
化斑解毒汤(《中医外科》)
退热散(《审视瑶函》)
归芍红花散(《审视瑶函》)
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