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复脉汤(《温病条辨》)

组成

甘草六钱(18g)、干地黄六钱(18g)、生白芍六钱(18g)、麦冬(不去心)五钱(15g)、阿胶三钱(9g)、麻仁三钱(9g)、生牡蛎五钱(15g)、生鳖甲八钱(24g)、生龟版一两(30g)。

用法用量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

功用

滋阴清热,潜阳熄风。

主治

下焦温病,热深厥甚,脉细促,心中憺憺大动,甚则心中痛者。

方义

本方中阿胶滋阴养液,善于熄内风,为主药。地黄、白芍麦冬滋阴柔肝;龟板、牡蛎、鳖甲滋阴潜阳,善于镇痉厥,均为辅药。炙甘草补心气以复脉,与白芍配伍酸甘化阴,以增强滋阴熄风之力;麻仁养阴润燥,共为使药。诸药配伍,共奏滋阴复脉潜阳熄风之功。

配伍特点

以大队滋阴养液药为主,配以介类潜阳之品,寓熄风于滋养之中,使真阴得复,浮阳得潜,则虚风自熄。

运用

1、本方以手足蠕动、心悸、抽搐、口干舌燥、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2、现代常用于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引起的原发性高血压,肢体抽搐,低血钙手足搐搦等。

加减化裁

剧者,加甘草一两,地黄、白芍各八钱,麦冬七钱,日三夜一服。

使用注意

邪热炽盛之抽搐、痉厥,勿用本方。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三甲复脉汤与大定风珠均有滋阴息风功,主治温病伤阴、虚风内动而致手足蠕动或瘈疭之证。但三甲复脉汤长于养血复脉,适用于脉细促、心中憺憺大动者;大定风珠在三甲复脉汤基础上加鸡子黄五味子,滋阴息风之力较强且有收敛之功,适用于脉弱而有时时欲脱之势者。

重要文献摘要

《温病条辨·下焦篇》云:“下焦温病,热深厥甚,脉细促,心中大动,甚则心中痛者,三甲复脉汤主之。”

各家论述

二甲复脉,防痉厥之渐,即痉厥已作,亦可以二甲复脉止厥。兹又加龟版名之三甲者,以心中大动,甚则痛而然也。心中动者,火以水为体,肝风鸱张,立刻有吸尽西江之势,肾水本虚,不能济肝而后发痉,既痉而水难猝补,心之本体欲失,故憺憺然大动。甚则痛者,阴维为病主心痛,此证热久伤阴,八脉丽于肝肾,肝肾虚而累及阴维,故心痛,非如寒气客于心胸之痛可用温通,故以镇肾气、补任脉、通阴维之龟版止心痛,合入肝搜邪之二甲,相济成功也。

三甲复脉汤

概述

来源:《温病条辨》

组成

甘草18, 生黄18,熟地18, 生白芍各(18) ,麦冬15, 生牡蛎各(15) ,生鳖甲(24), 生龟版(30)

用法:水煎服。功用:滋阴复脉,潜阳熄风。主治:温邪久羁下焦,热深厥甚,脉细促,心中大动,甚则心中痛者。现主治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伴哮喘、阴伤泄泻,头痛,痫证等。药理作用:临床运用:小儿多动症,病毒性心肌炎。


滋燥养营汤(《汤头歌诀》)
五汁安中饮(《中西消化病学》)
八珍汤(《正体类要》)
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八珍益母丸(《景岳全书》)
泰山磐石散(《景岳全书》)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