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二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生姜三两(切)。
用法用量
上药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功用
温中化饮,通阳利水。
主治
心下停饮,心悸,汗出不渴,小便不利,咳而遗溺,奔豚(
①《伤寒论》:伤寒汗出不渴者;伤寒厥而心下悸者;
②《圣济总录》:伤寒发汗后,腹下气满,小便不利;
③《普济方》引《直指》:心下停水,忪悸;
④《内科摘要》:膀胱腑发咳,咳而遗溺。
⑤《疝瘕积聚编》:疝作奔豚)。
方义
本方由桂枝甘草汤加茯苓、生姜而成,或为桂枝汤去芍药、大枣加茯苓而成,为温阳健脾,化饮除湿之剂。以茯苓桂枝二者为温阳健脾,渗湿逐饮;生姜温胃行水,助苓桂而为佐,甘草益气和中则为使。可见本方之治为饮在中焦胃中也。
运用
主要用于饮停胃中,出现心悸、呕逆、头眩等之慢性胃肠神经官能症、心律不齐、胃炎、冠心病等;亦可用于饮停中焦而兼有表证者。
重要文献摘要
《伤寒论》:“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茯苓甘草汤(《伤寒论》)
蠲痹汤(《杨氏家藏方》)
蠲痹汤(《医学心悟》)
苓桂五味甘草汤(《金匮要略》)
通用痛风方(《丹溪心法》)
湿郁汤(《证治准绳》)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