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茯苓12克,炙甘草6克、细辛6克、干姜6克,五味子14克,半夏15克。
用法
水煎温服。歌诀:苓甘五味姜辛夏,咳满暂止冲气发,痰饮在里无表证,治疗支饮效可夸。
方解
本方是由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半夏而成。半夏逐饮止呕,降逆治咳,加于苓甘五味姜辛汤中,故治疗该方证见饮多而呕逆者。
仲景论述解析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38条: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解析:本条是接前第37条而说,服苓甘五味姜辛汤后,则咳满即止,但患者又感口渴、气上冲,这是因为细辛、干姜为驱寒逐饮的热药,服后痰饮去,同时胃中燥,故感到口渴。但没多久口渴又消失了,这是心下有支饮的缘故。支饮容易出现饮逆上冲而见眩冒,眩冒和呕的成因都是饮逆上冲,两者多同时并见,故谓冒者亦必呕,这种证是因水饮重,所以用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半夏,以去水饮。
临证思考
本方与苓甘五味姜辛汤方义相同,凡遇前方证痰饮重者即可用本方。
辨证要点
咳而胸满、吐稀白痰、头晕呕逆者。
二至丸(《普济方》)
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
滋阴退热饮(《滋阴论》)
二阴煎(《景岳全书》)
一贯煎(《柳州医话》)
加减一阴煎(《新方八阵》)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