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附子汤方
组成
用法
煎服法同甘草麻黄汤方。歌诀:麻黄附子同前方,只是增加麻黄量,发散水气有侧重,制因证异细端详。
方解
此即麻黄附子甘草汤而增量麻黄,亦和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与桂枝附子汤的组方相类,只增一二味药用量而已,似无另立方名的必要,不过上方是为少阴病微发汗,麻黄的用量须小;本方是为发散水气,麻黄的用量须大。制因证异,岂可苟同,学制方者,应用经方加减,宜留意于此。
仲景论述解析
《金匮要略·水气病》第24条: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解析:水肿的疾病,其脉沉小,则属少阴证。不沉小而浮,则为前述之水。若形似肿而内无水者,则为气胀。水肿发汗即愈,脉沉小属少阴者,宜麻黄附子汤;脉浮之风水者,宜杏子汤。按:杏子汤未见,《金匮要略》注谓恐是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医宗金鉴》则谓甘草麻黄汤加杏仁。我们认为,若就风水的外证骨节疼痛,则以大青龙汤更较合理。
临证思考
临床可见各种浮肿,年老、体质虚寒者常呈现本方证。
辨证要点
少阴病兼见浮肿明显、无汗恶寒者。
乌蔹莓汤(《沈丕安》)
萆薢分清丸(《丹溪心法》)
萆薢分清饮(《医学心悟》)
萆薢渗湿汤(《疡科心得集》)
竹皮大丸(《金匮要略》)
滋阴除湿汤(《外科正宗》)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