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

桂枝茯苓丸方

Bolus of Cinnamomi and Poria

(from Synopsis of Golden Cabinet)

组成

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各等分。

桂枝10克,茯苓15克,丹皮10克,桃仁10克,芍药10克

用法

上五味末之,炼蜜和丸,重3克,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歌诀:桂枝茯苓丸用多,丹皮桃仁芍药和,冲悸身疼有定处,治在降逆祛瘀血。

方解

桂枝茯苓镇气冲而治心悸。桃仁、丹皮、芍药祛瘀血而治腹满痛,故此治瘀血证、气冲心悸而腹满痛者。

仲景论述解析

《金匮要略·妇女妊娠病》第2条: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下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解析:癥病,即由瘀血结成的病块。衃,即蓄积的恶血。久有癥病的妇人,经断还不到3个月而下血不止,且自觉胎动在脐上,当是癥痼为患。因为妊娠胎动于脐,即动亦不全在脐上,故肯定其为癥痼害。至于是否怀胎,则可验之于3个月前的经水利否,如果经断前3个月经来均很正常,即可断定为胎;若前3个月即不断下血,后虽断3个月亦必非胎而为虾。无论怀胎与否,而所以下血不止的原因,概由于其癥不去,故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临证思考

本方不仅能治妇人癥病下血,无论男女因瘀血而下血,或其他血证,不宜桃核承气汤的攻下者,大多宜本方。又此和下方本不应分类列于此,为便于祛瘀方药的对照研究,故并附之。

辨证要点

久有瘀血、腹痛胁痛疼有定处,或有肿块,或下血者。

验案

陈某,女性,50岁,病历号192067,1966年3月2日初诊。1年来头晕心悸,气上冲胸闷或胸痛,时汗出,常失眠。服用安眠药,常身疲倦怠,心电图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苔黄,脉弦迟。证属久有痰瘀阻滞,治以化痰祛瘀,与桂枝茯苓丸合大柴胡汤。加减:桂枝10克,桃仁10克,茯苓15克,丹皮10克,白芍10克,柴胡12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生姜10克,枳实10克,大枣4枚,大黄6克,生石膏45克,炙甘草6克。结果:上药服三剂后诸症均减,睡眠好转,胸痛也好转,上方加赤芍10克,继服,今自感无不适,以前不敢走路,现走路如常人。桂枝茯苓丸来源:《金匮要略》组成:桂枝 茯苓 丹皮 桃仁 芍药各(9)各等份用法:水煎服。功用:活血化瘀,缓消症块。主治:子宫内膜炎,附件炎,月经不调,痛经,流产后阴道出血,子宫肌瘤,术后肠粘连,宫外孕,卵巢囊肿,不孕症等。药理作用:对血液流变性的作用,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对免疫功能,内分泌的影响,抗肿瘤作用,镇痛,镇静作用,毒性。临床运用:慢性肝炎,肠梗阻,阑尾炎等。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

组成

桂枝、丹皮各10克 茯苓15克 桃仁6克 赤芍12克 炼蜜为丸

功用

活血化瘀,缓消癥块。主治小腹宿有癥块、按之痛、脉涩属于痰互结者。

配伍

桂枝原为辛温解表药,但配伍性寒走里、活血祛瘀的桃仁赤芍、丹皮,其功效则在于活血祛瘀,消癥散结;茯苓配伍桂枝以温化痰湿。诸药合用,使痰、瘀各自消散,共奏消癥之效。

运用

1.妇女月经不调、闭经、死胎不下、产后恶露不行等属瘀痰互结下焦者,亦可用本方治之。

2.子宫肌瘤、子宫息肉、卵巢囊肿、输卵管炎、盆腔炎等见有小腹痛,或有癥块而不甚痛属于瘀痰互结者,可用本方治之。


祛湿健发汤(《中医皮肤科》)
增液汤(《温病条辨》)
养胃增液汤(《验方》)
滋燥养营汤(《汤头歌诀》)
五汁安中饮(《中西消化病学》)
八珍汤(《正体类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