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主症:腰以下肿满,二便不利。
副症:腹部胀满,纳差
脉象:苔白滑、舌淡,脉沉,或沉数有力。
【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
(2)多有伤寒大病之后,或大病之后饮水过多的病史。
【证候分析】
本病由于大病差后,余热未尽,三焦气化失常,湿热壅滞,水气不行所致。水性下趋,停聚于腰下,则腰以下肿满,小便不利;水溢腹腔则腹胀满,水结在里,故脉沉,中焦不虚则脉来沉数有力。
【治疗法则】
逐水清热,软坚散结。
【代表方剂】
牡蛎泽泻散。
【方药加减】
大便秘结:加大黄。
【类证鉴别】
少阴阴虚水热互结证与病差水停腰下证:二者均因水热互结所致,故均见小便不利,腰以下肿等症状。但少阴阴虚水热互结证,兼有少阴心肾之虚,故尚有脉细,心烦不得眠;而病差水停腰下证,因水热结聚之势重,故以腰以下肿甚为主症,甚者可见大便闭塞不通。
少阴阳虚水泛证与病差水停腰下证:二证均为水气病,都以下肢肿重,小便不利为主症。而少阴阳虚水泛证,系心肾阻虚而致水泛,故兼有恶寒,水足冷,身润动等症,而病差水停腰下证,则水与热结,故不见阳虚之象。
风水证与病差水停腰下证:二者均为水气病,都有水肿,小便不利。但风水系因感受外邪,肺失宣降,水邪泛滥所致,属病在上焦,故水肸以头而部为甚,有表证:而病差水停腰下证,则属病在下焦,故以下肢胀肿,二便不利为主,无表证。
皮水证与病差水停腰下证:亦都属水气病,都有水肿,小便不利但皮水因其脾气不运,水气在皮肤中,故水肿以四肢肿,按之没指为主;而病差水停腰下证则以下肢浮肿为主,兼有腹胀满。
【现代研究】
本方可用于治疗急、慢性肾炎而属实证者,或肝硬化腹水,体质尚能任攻者。
气阴不足证(生脉散)
心神不足(养心汤)
脾胃虚寒夹有湿热(连理汤)
脾胃虚寒证(干姜人参半夏丸)
脾胃虚弱,水湿内盛证(理苓汤)
三黄汤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