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主症:胃脘胀满,疼痛连胁,嗳气频作。
副症:嘈杂吞酸,呃逆呕吐,食纳减少,情志郁闷或烦躁易怒。
舌脉:舌苔薄黄,脉弦。
【诊断要点】
(1)具备主痖及典型舌脉者。
(2)具备主症2项,副症2项以上者。
(3)具有肝胃合病的特点,多有情志不舒或饮食伤胃之病史。
【证候分析】
胃属土,主受纳,以通降为相:肝属木,主疏泄,以条达为畅。生理上,肝气的疏泄有利于胃气的和降:反之,胃腑的通降可使肝气舒展,两者相辅相成。若饮食伤胃,胃失通降,土壅则木郁:反之,肝部气滞,木郁则伐土,两者互相影响,故临床上以同病者多见。胃腑气滞,不得散越,故胃腑胀满。胃脘气滞则肝气不舒,肝脉布胁肋,故窜痛连胁,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故嗳气频作,呃逆呕吐,气滞胃中,肝失条达,郁而生热,故嘈杂吞酸。胃腑气滞,不能受纳,故饮食减少。气滞不舒,肝失条达,故情志抑郁或见烦躁易怒。气郁胃中,久而生热,故见舌苔薄黄,气机郁塞,脉气紧张,故脉沉弦。
【治疗法则】
散滞和胃。
【代表方剂】
沉香降气敢,左金丸。
【方药加减】
胃脘痛:其特点是胃脘胀痛,其痛拒按,胃中攻窜作痛并连及两胁,胸中满闷。并见嗳气频繁,吞鲅嘈杂,舌苔薄黄,脉沉弦,治用沉香降气散酌加柴胡、白芍、枳壳解郁除胀止痛。
若气滞日久:化热生火者,可合用左金丸清胃泻火。
呃逆:其特点是呃声连连,持续不断,多由恼怒、抑郁发作。伴纳食减少,胃脘胀满,痛连两胁,苔薄腻,脉弦。治用沉香降气散酌加旋复花、代赭石、丁香等降逆止呃。
【类证鉴别】
胃腑血瘀证与胃腑气滞证:二者均为实证,由邪气闭阻气机所引起。皆可见胃脘疼痛,拒按,纳少等症。区别在于:前者病在血分,是由气滞不行,血行不畅,或久病入络,血脉瘀阻,阻塞气机所致,临床表现以胃脘刺痛,痛处不移,入夜尤甚为特点,并伴有舌质青紫,或有瘀斑、瘀点,脉涩等血瘀之象。后者病在气分,多由饮食伤胃或情志不舒,气行不畅所致,临床表现以胃脘胀痛,攻窜不定,嗳气频作为特点,并伴情志抑郁,苔薄黄,脉弦等气滞之征。
食滞胃脘证与胃腑气滞证:二者均属实证,病位在胃,可见胃脘张痛,拒按、纳少,恶心呕吐等共同表现但前者为食滞,多因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食积不化,宿滞中焦而致。故以脘腹张满疼痛,恶食,得食痛增,呕吐酸腐食臭,大便溏泄为其特点,并可见舌苔厚腻,脉滑等食滞之象。后者为气滞,多因饮食伤胃,七情内伤,气滞胃腑所致。故以胃院胀痛,痛连两胁,暧气频作为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