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主症:发热重,恶寒轻,咽喉红肿。
副症:有汗,喷嚏,鼻塞,头痛,咳嗽,口干渴。
舌脉指纹,舌边尖红、苔薄白嫌黄,脉浮数,指纹浮露色,红赤。
【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
(2)具备副症中任何之两项,加典型舌脉。
(3)多发生于疾病的初期,温为阳邪,易于化火伤阴。
【证候分析】
风温初起,邪袭于表,卫气被部,开合失司,邪热郁甚则发热重而恶寒轻:热主开泄,故有汗,但毕竞表卫不利,故汗出不多;风热犯表,郁于阳经,而头为诸阳之会,故有头痛:上薰咽喉,则咽啾红而肿痛:犯于肺卫,肺失清肃外窍失利,则有咳嗽、喷喷、鼻塞:口干渴为热甚伤津之征: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浮露、色红赤,说明风热在表。
【治疗法则】
辛凉解表,
【代表方剂】
银翘散、桑菊饮。
【方药加减】
感冒:其特点是发热重,恶寒轻,无汗或少汗,喷喰,鼻塞。咽喉红肿,头痛,咳嗽,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浮露、色红赤,治用银翘散。
咳嗽:其特点是发热恶风,咳嗽急促,微有汗出,口渴咽红,舌苔傅微黄,脉浮数。治用桑菊饮。
顿咳:间歌发作,连续不断的痉孪性咳嗽,最后伴有吼声的回音,发作一次后,停顿缓解片时,又再次发作,每日可发作数次,或数十次。发病初起邪尚在表时,症见发热,咳嗽痰稠,喷嘍流涕,面赤唇红,口干喉燥,舌红苔黄,脉浮数,指纹浮紫。治用桑菊饮酌加炙麻黄、生石青、杏仁、百部等。
麻疹:其特点是发热3天后,全身出规稍微隆起,扪之碍手,状加麻粒的红色疹点。发病初起邪尚在表时,症见发热、微恶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眼睑红赤,眼泪汪汪,惓怠嗜睡,唇腮较赤,小便短黄,舌苔菏白或微黄,脉浮数,指纹红紫、浮露。治用银翘散酌加葛根、浮萍,板蓝根等。
风疹:初起症见恶寒,发热,喷嚏,流涕,咳嗽目赤1~2日,随即全身出现疹点,疹色浅红,脉浮数,指纹紫红。治用银翘散酌加蝉衣、赤芍等。
水痘:以皮麻出现明亮如水样疱疹为特点。初起症见发热头痛,鼻塞流涕,疹色红润,疱浆清亮,舌苔薄白,脉浮数。治用银翘散酌加滑石、白茅根等。
痄腮:耳下腮部一侧或两侧尿肿疼痛,边缘不清,有触痛感,咀嚼障碍为特征:伴有发热畏寒,头身疼痛或见咽红,舌红、苔黄浮数,治用银翘散加板蓝根、夏枯草、赤芍等。
疫喉痧:初期畏寒发热,继之高热口渴,头痛,咳嗽,咽痛或伴呕吐:咽喉红肿或见白腐糜烂,面红尿赤,皮肤潮红,丹疲隐约可见,舌红苔薄,脉浮数。治用银翘散酌加射干、蛘衣等。
【类证鉴别】
春温朿表证与风温束表证:二证均属“表证”,发病之因均为温热病毒。然而风温束表证,大多发病在冬春季节:小儿春温束表证,发病在春季,两者由于发病的季节稍有区别,气候寒温略有差异,故临床表现亦有所不同。其证候鉴别点如下:
风温朿表证,初起邪在肺卫,病变缓慢,临床表现为发热恶风、咳嗽、口微渴等。如果肺卫之邪不解,进一步发展可传入胃,出现高热现象。春温束表证,病情较急,如有表证时,持续时间短,临床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口苦口褐,心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如小儿正气虚弱,邪热之毒旺盛时,初病即人营分;如兼有表证时,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无汗或少汗,心烦口渴,舌赤,咽喉干燥等。
暑湿证与风温束表证:风温朿表证虽然主要见于冬舂季,但四时均可发病,夏季也可见到,因此,应与暑湿证相鉴别。暑湿证主要发病在夏季,由于天气炎热,畏暑贪凉,不避寒气,以致暑为寒湿所遏,发为暑湿之证,主要发病在夏季,临床主要症见头痛身热,恶寒无汗,身形拘急,口渴心烦,舌苔薄白或白腻等。此证虽然发病在夏季_但因暑与寒湿互结为病,与温热邪毒致病的风温束表证自是不同。
温毒束表证与风温朿表证:二证均为“表证”,发病季节又都在冬春二季,病因均为温热病毒,因此临床表现有许多相近之处,如憎寒发热,口渴咽红等,但由于病毒的性质不同,传变的速度亦异,因此在临床表现上又有许多不同之处。温毒束表证,多为肺胃受邪,传变迅速,一俟邪从火化,则恶寒等表证即解,而见热势增高,咽喉红肿加剧,口渴苔黄,甚则见头面部或耳下腮部红肿。治当防温毒,故此两证可资鉴别。
风寒京表证与风温束表证:二证均属“表证”,但二者病因病机不同。风温束表证,发病之因为感受温热邪毒,多由口鼻而入,邪袭太阴肺经,病理机转为热邪为病,易伤阴,且表证短暂,传变较为迅速:风寒束表证,发病之因为风寒之邪,多由皮毛而入,邪袭太阳膀胱经,病理机转为寒为阴邪,易于伤阳,且寒邪留恋在表,然后化热入里传变较为缓慢。因此临床表现也有所区别,其证候鉴别点为:前者,初起恶寒轻,发热重,且伴有口微渴,无汗或少汗,苔虽白而舌边尖红赤,脉浮而数;后者初起恶寒重,发热轻,常脉兼见头痛,身痛,无汗,舌苔薄白,舌质正常,脉浮而紧等。
【现代研究】
主耍为对辛凉解表药物的研究。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大多数辛解表药有发汗解热,增强体表循环,抗菌、抗病毒等药理作用。辛凉性质的解表药,还有止痛作用,如治头痛用桑叶、菊花、蔓荆于,咽痛用牛蒡子?⒈『伞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