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主症:壮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口渴、心烦、四肢厥冷、口舌干燥。
副症:谵语,或背微恶寒。
舌脉:舌红苔燥,脉浮滑或洪大.
【诊断要点】
(1)具备主症。
(2)具备两项主症,一项副症,加典型舌脉。
【证候分析】
本证是属里热实证。由于热邪炽盛,充斥内外,故见壮热、不恶寒、反恶热、热蒸津泄则汗出:热盛津伤则口渴、口舌干燥;汗出肌疏则背微恶寒;热扰神明则可见谵语;若热邪深伏于里,阻遏阳气不得外达,则可见四肢厥逆。脉浮滑或洪大,皆为热蒸气腾之象。
【治疗法则】
辛寒清热
【代表方剂】
白虎汤。
【方药加减】
口渴:热灼津液、胃津受损,加玄参、天花粉、沙参、麦冬、生津止渴。
咽喉肿痛:邪热炽灼咽喉,加大青叶、板兰根、牛芽子、牡丹皮,清热解毒、清利咽喉。
正气不足:加西洋参,甘凉补气养阴,党参性平,补中益气,生津止渴,可以代替西洋参。
恶心呕吐:胃热上逆,加黄芩、竹茹、黄连、陈皮,清热降逆止呕。
发斑:是热人阳明,逼迫营血,外发肌表。加犀角、丹皮、赤芍等清热凉血化斑药。
【类证鉴别】
寒厥证与热厥证:二者皆可出现四肢厥逆,但其性质截然不同。四逆汤征之厥逆为阳衰阴盛,阳气不能达于四末所致,是属寒厥,而白虎汤证之厥逆是由于热邪深伏,阻遏阳气以致阳气不能外达所致,是属热厥。同时四班汤证必伴有恶寒身痛、下利清谷,脉微欲绝等一派虚寒征,而白虎汤证则必见身热、烦渴、汗出、脉洪大等一派实热证。二者一虚一实,一寒一热,迥然有别。
大青龙汤证与白虎汤证:二者皆有烦躁证,但前者是表寒里热,故恶寒而无汗:后者是表里俱热,故恶热而汗出。病机不同,表现各异,应区别开来。
【现代研究】
(1)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白虎汤适应证:
其证并非指某一特定的病,而是各种以发热为主的传染性、感染性疾病急性阶段,均可见到的综合征。近年来,白虎汤的大量临床治疗案例,已充分证实了这一论点。人体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其产热与散热功能是经常保持着动态平衡的。如果因为某些内外因素的作用,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散热绝对的或相对地低于产热,产热高于散热时,体温就是上升而出现发热。
经实验研究证实,白虎汤证身大热的产生,可能就是由于内外致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产热、散热平衡失调而致。发热时,交感一肾上腺系统机能增高和体温升高。对窦房结产生刺激,致使心肌收缩力增强,血流加速,心跳加快,即出现洪大或滑脉;发热时,消化液生成和分泌减少,唾液分泌亦少,故?嘤肟谇徽衬ざ喔稍铮豢诳手惺辔挥谙虑鹉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