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围绝经期综合征验方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卵巢功能衰退导致的以下丘脑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的症候群,由于性激素分泌降低而促性腺激素升高,导致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中医典籍中并未有关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系统论述,按其症状可归于“脏燥”“百合病”“郁证”“汗证”等范畴,“脏燥”与“百合病”病名首见于《金匮要略》,其中记载“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对于本病的生理论述,最早出现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由此可见《黄帝内经》将围绝经期妇女的生理机制定位于肾脏。

1.病因病机

耿教授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多以肾阴虚立论,主要发病机制有以下3种。

①女性年届“七七四十九”,肾气渐衰,天癸枯竭,冲、任二脉虚衰,精血不足,导致阴阳失衡。

②乙癸同源,肾精不足可引起肝失所养,疏泄失常,肝郁气滞。

③肾阴亏损,阳不潜藏,脉失于濡养,脏腑气血不相协调,因此,常常出现忧虑、闷闷不乐、欲哭寡言、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夜间多梦,或者极易烦躁,或者易多疑多虑,甚至喜怒无常等症状。

2.辨证论治

本病虽以肾虚(阴虚或阳虚)为本,但女性的“血不足,气有余”体质是加重症状的主要病机。由于既往胞宫定时藏泻功能的紊乱或戛然而止,原本应有的气机疏泄被阻断,故肝郁气滞,甚至肝郁化火,伴随肾虚而发病。肾虚病机亦有心肾不交、脾肾阳虚,且夹杂肝火炽盛、肝血失养的病机影响,因此,在治疗上,在补肾的基础上仍需养肝、柔肝、疏肝、清肝。

邹某,女,54岁,已婚。患者因绝经后伴心悸、盗汗、潮热1年来诊,既往月经规律,量、色、质均可。经水停闭后感潮热汗出、心悸,以晨起为甚,眠差,不易入睡,便调,舌质红,舌苔稍黄,脉弦数。

辨证为肝肾阴虚、营卫不和

治宜滋补肝肾、调和营卫

选用柴桂龙牡汤以滋阴和阳,在此基础上加百合、生地黄、酸枣仁以安神助眠。

处方:柴胡10g,黄芩10g,党参30g,法半夏10g,生甘草5g,桂枝15g,白芍15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百合10g,生地黄10g,酸枣仁25g,五味子10g,浮小麦15g,生姜3片。14剂,每日1剂,每日3次,饭后温服。

服药后,患者诸症减轻,后期以中药代煎长期服用。

按语:本案患者年逾七七,天癸渐竭,病本责之于肾,而乙癸同源,肝肾同居于下焦,君相安位,诸脏调和。肾水上不能济心火,心气被扰,故心悸不安。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解枢机、疏肝泄热,百合、生地黄、酸枣仁安神敛气养心,佐以五味子、浮小麦收敛浮越之气,二诊仍守原方,加大炙甘草用量,取自炙甘草汤滋阴复脉之意,《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载“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意图滋阴和阳,炙甘草甘温益脾,脾属土,为心之子,补子而实母,缓心脾之急,全方以调和阴阳为主线,营卫安顺则诸症自解。


梗阻性胆管炎验方_洪广祥
腹痛验方_洪广祥
腹痛验方_洪广祥
腹痛验方_洪广祥
腹痛验方_晁恩祥
腹痛验方_晁恩祥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