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北柴胡15g,黄芩15g,法半夏10g,生大黄10g,枳实15g,厚朴10g,白芍10g,败酱草20g,夏枯草20g,炒山楂30g。
【功效】行气导滞,清化湿热,通里攻下。
【主治】腹痛,属脾胃积滞,湿热内蕴者。症见上腹剧痛,痛如刀割,呈阵发性加剧,并向腰背部及双胁肋部放射,呕恶,大便不畅,口苦口干;舌质红暗、舌苔黄腻偏厚,脉弦滑数。
【用法】水煎服,每日2剂,分4次服。
【经验】暴饮暴食使脾胃受纳、运化和升降功能失调,气机郁滞,湿热内生,从而进一步加重脏腑气机壅塞,脘腹疼痛是“不通”所致。胃气上逆故呕恶;腑气郁闭,大肠传导失常,故大便不畅;另一方面,气机壅塞可导致“气滞血瘀”。舌质暗和腹痛如刀割显然与痰滞气机有关。清胰汤是《伤寒论.大柴胡汤变方,主治脾胃食积,湿热内蕴,气机壅塞,腑气不通,“不通”是其发病的中心病机。方中加用败酱草、夏枯草与黄芩、大黄相配,以清泄湿热,使胰腺炎症水肿得到有效控制;山楂既消食滞又消肉积,与厚朴、枳实相配,可达除塞导滞、化瘀定痛之功。
【验案】林某,男,39岁,1972年6月13日初诊。
患者赴婚宴后翌日晚突发上腹剧痛,痛如刀割,呈阵发性加剧,并向腰背部及双胁肋部放射,呕恶症状明显,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神情烦躁不安,痛苦异常,大便不畅,口苦口干口黏,发热微恶寒。舌质红暗、舌苔黄腻偏厚,脉象弦滑数,寸脉稍浮。查体:体温38.4°C,血压正常,腹部触诊剑突下有压痛,伴有腹肌紧张,但无反跳痛。化验:尿淀粉酶686U,白细胞11.6xl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2%
西医诊断:急性水肿型胰腺炎。
中医辨证:脾胃积滞,湿热内蕴,气机紊乱,升降失常。
治法:行气导滞,清化湿热,通里攻下。
处方:清胰汤加减。北柴胡15g,黄芩15g,法半夏10g,生大黄10g,枳实15g,厚朴10g,白芍10g,败酱草20g,夏枯草20g,炒山楂30g。水煎服,每天2剂,分4次服。
二诊:服药后体温37.2,解黏稠粪便3次,恶臭,呕吐已除,腹痛基本缓解,尿淀粉酶236U,白细胞8.4xl09/L,中性粒细胞比例72%。舌苔黄厚腻减半,脉象弦细滑,数象已除。上方续服2剂,改为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
三诊:自觉症状完全消失,腹部体征已除,尿淀粉酶恢复正常,继续用上方加减调理善后。
〔洪广祥.急腹症中医药治疗规律[J].中医药通报,2008,7(1):14-19〕
肺癌验方_周仲瑛
肺癌验方_周仲瑛
肺癌验方_周仲瑛
肺癌验方_洪广祥
肺癌验方_洪广祥
食管癌验方_朱良春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