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黄疸型肝炎验方

病例7

熊某,男,25岁,1994年4月4日初诊。

主诉:疲乏10天,目黄、身黄、尿黄5天。

现病史:患者10天前无明显诱因自觉疲乏,恶心欲呕,当地医院查乙肝小三阳,肝功能检查:TTT4U,总胆红素(TBIL)21.2μmol/L,结合胆红素(DBIL)8.5μmol/L,ALT354U/L,HBsAg(+)。患者立即在当地医院口服中药治疗,具体药物不详。5天后出现目黄、身黄、尿黄。现为进一步系统诊治,特来就诊。

刻下症:目黄身黄,色鲜明如橘色。纳呆腹胀,口干喜饮,尿如柏汁,大便调,精神尚可。脉弦细,舌红苔黄腻剥脱。

查体:巩膜、皮肤黄染明显。腹平软,肝肋下2cm,质软,触痛不明显,脾未及。

辅助检查:尿胆红素、尿胆原、尿胆素(+);腹部B超结果:①肝实质回声改变;②胆囊结石如米粒大小。

诊断:中医:阳黄。

西医:①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乙型);②胆囊小结石。

辨证:肝胆湿热蕴伏。

治法:清利肝胆,佐以凉血解毒。

处方:茵陈蒿汤加味。

茵陈30g,栀子10g,虎杖15g,大黄5g,连翘12g,蒲公英15g,半边莲30g,车前草15g,柴胡10g,郁金12g,赤芍20g,牡丹皮10g,陈皮10g,甘草6g

7剂。

二诊:1994年4月11日,黄疸明显减轻,腹胀亦减,仍口苦口干欲饮。脉细数,舌红苔薄黄,舌苔稍腻。当即查尿:尿胆原(+),尿胆红素(–)。

处方:效不更方,原方7剂。

1994年4月16日复查肝功能接近正常。

三诊:1994年4月18日,患者无黄疸,无腹胀,纳可,口稍干苦黏,二便调。脉细,舌红苔薄黄剥落少许。病情近愈,前方减少清利凉血药,增加健脾疏肝药。

处方:茵陈15g栀子6g虎杖12g连翘10g

柴胡10g郁金10g怀山药15g白术10g

云苓15g陈皮10g麦芽15g赤芍10g

7剂。

四诊:1994年4月25日,患者无不适,肝功能正常,已治愈。

处方:同上方,14剂,调理巩固。

按:急性黄疸型乙肝3周痊愈。陈崑山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初总结治疗100多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时就指出应以“清利为主,先清后调,不应早补过补”。这条经验对在临床上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头晕验方_成肇智
头痛验方_成肇智
头痛验方_成肇智
头痛验方_成肇智
头痛验方_成肇智
头痛验方_成肇智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