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1.胎漏案(先兆流产)
刘某,女,28岁,已婚,工人。因停经50天,阴道流血2天,伴腰腹疼痛,于2002年5月10日初诊
自述既往月经来潮正常,28~30天一次。末次月经2002年3月20日,停经40天后开始有择食厌油、纳呆恶心等症状,在某医院诊为早孕。2天前因外出郊游,回家后感疲劳,出现阴道少量流血,血色黯红,并伴腰腹酸胀痛,休息后症状未好转。就诊时患者已停经50天,阴道流血量少,仍有腰腹酸胀痛,恶心明显,呕吐时作,口干心烦,大便不畅,小便黄少。舌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查尿HCG(+),B超提示:子宫增大,内可见1.5cm×2.0cm大小孕囊,见胎芽,有心管搏动。未做妇科检查。两年前曾有两次人流史,喜辛辣和煎炸食物。
中医诊断:①胎漏;②胎动不安。
西医诊断:先兆流产。
辨证:阴虚血热,肝胃不和。
治法:养阴清热,止血安胎,和胃止呕。
方药:两地汤加味。
处方用药:太子参15g,玄参15g,麦冬15g,生地15g,地骨皮15g,阿胶珠15g,白芍15g,仙鹤草15g,川断15g,姜半夏10g,砂仁(先煎)12g,黄芩10g,苎麻根15g,甘草6g。
5剂,水煎服,每日1剂,因有恶心呕吐,药液少服频服,以不吐出为好。嘱患者多卧床休息,情绪放松,少食辛辣之品。
二诊(2002-05-16):服药后阴道流血减少,血色变淡,口干心烦减轻,大便较前好解。查尿HCG(+)。原方7剂,服法同前。
三诊(2002-05-23):阴道流血已干净3天,腰腹隐痛症状减轻,恶心仍明显。复查尿HCG(+)。上方加桑寄生15g、陈皮10g、竹茹10g,续服1周。
四诊(2002-05-30):患者无阴道流血,无腰腹疼痛,已妊娠近70天,恶心呕吐未加重,精神尚可。复查B超:宫内活胎,符合妊娠月份,HCG(+)。上方续进10剂以巩固疗效。
按:先兆流产是指妊娠28周前先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常为暗红色或血性白带,无妊娠物排出,随后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属中医“胎漏”“胎动不安”范畴。经休息及治疗后症状好转,可继续妊娠。若阴道流血量增多或下腹痛加剧,可发展为难免流产、不全流产。该患者因外出郊游疲劳伤其胎气,又平素喜辛辣和煎炸食物,热邪内生,热扰冲任,致胎漏下血,胎动不安;余症均为阴虚血热,肝胃不和所致。先父用《傅青主女科》两地汤加味治疗获效。原方养阴清热,养血止血,为纯补水之味,取水盛而火自平之效。方中加太子参益气养阴;仙鹤草、苎麻根凉血止血;姜半夏、砂仁和胃止呕;黄芩清热安胎;白芍、甘草养血柔肝止痛;川断固冲安胎。全方养阴清热,益气固冲,止血安胎,和胃止呕。
退行性膝骨关节炎验方_胡水勋
脑梗死验方_胡水勋
头痛验方_庄礼兴
痤疮验方_谢少龙
咳嗽验方_谢少龙
慢性支气管炎验方_谢少龙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