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验方

【基本资料】

患者,男,时年28岁,初诊:2019年9月2日。

患者于2015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侧头痛,每于劳累、熬夜、不良情绪刺激时症状加重,手指按压局部疼痛明显,每次持续约一小时,可自行缓解,常严重影响生活和学习。曾多次于当地医院诊治,服用谷维素、布洛芬、龙血竭片及中药后疼痛可缓解,但仍有反复。近3月以来,头痛程度增加,发作频率较前明显增多,特来就诊。

【首诊证候】

症见:每遇情绪刺激时出现左侧头部胀痛,偶有搏动性疼痛,时感头痛欲裂,伴胁肋部疼痛、易怒、头晕等不适,严重影响睡眠,时有口干口苦,无胸闷胸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适,纳一般,眠差,小便黄,大便尚可。舌红苔黄,脉弦有力。

【辨证论治】

诊断:头痛病。

辨证:肝阳上扰证。

治疗:平肝潜阳,和解清热。

针灸处方:

1、电针:四神针、印堂、神庭、头维。

2、留针:三阴交、申脉、照海、四关穴(合谷、太冲)。

留针30分钟,隔日治疗一次。

3、耳尖放血。

中药处方:

柴胡15g、黄芩10g、白芍20g、钩藤15g、天麻15g、牡蛎30g(先煎)、半夏15g、甘草5g、龙骨30g(先煎),水煎服至200ml,饭后温服,一日两次。

【随诊过程】

二诊:2019年9月8日

患者头痛明显缓解,偶遇情绪刺激时发作,睡眠较前好转。针灸守上方,再予中药七剂以加强疗效。

三诊:2019年9月21日

偏头痛症状基本消失,嘱患者适寒温,畅情志,清淡饮食,避免情绪激动。

按语:

偏头痛的主要病位在“脑”,与“神”密切相关,同时与“心、肝”等脏腑关系密切。本案患者素体肝阳偏亢,每遇不良情绪刺激时,肝阳易化风上扰清窍,致头部气机阻滞,瘀血留滞,气血不能流通,患者遂自觉头痛欲裂,而疼痛症状又致神志不宁,难以入睡,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此证属“肝阳上扰”证所致之“偏头风”,病位在“脑”,与“心、肝”密切相关,须以“疏肝调神”为法,加之本病常反复发作,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影响患者心理状态,容易合并焦虑甚至抑郁,而这种焦虑抑郁的状态也不利于病情的恢复,故应身心同调,调神止痛,“调神针法”尤为适宜。

“凡刺之真,必先治神”,针刺治疗宜以调神穴位为主,加上局部取穴,共奏安神醒脑、开窍解郁之功。四神针位于巅顶,醒脑调神,神庭、印堂意取督脉,重经不重穴,以通督调神。取合谷、太冲(四关穴)以理气开郁,调气止痛,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之穴,活血通经,养血安神。此外,患者苦于疼痛,容易出现睡眠障碍,睡眠质量严重下降,取申脉、照海,分别通阳跷脉、阴跷脉,主司眼睑开合,阴阳同调以安神定志。

该患者起病前因情志刺激导致肝气不畅,郁怒化火,肝木乘脾,致脾胃不得运而内生痰湿火热之邪,热扰心神,治疗重视调畅气机。庄教授认为,气机调畅则“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肝气疏则湿热、痰瘀随气得化,心神得宁,脾胃得气而健。故中药以小柴胡汤加龙骨牡蛎加减化裁,和解少阳,镇静安神。方中以柴胡为君,疏解肝郁;黄芩清泻少阳之积热,柴胡与黄芩相配,升降相依,促使气机周转,辅以白芍柔肝敛阴,半夏辛开苦降,化痰止呕;龙骨、牡蛎交通心肾,重镇安神,天麻钩藤并用平肝息风。针药并用,可疏肝调神止痛,达事半而功倍之效。

庄礼兴教授临床上针对此类肝阳上亢的患者亦配合耳尖放血,具体操作如下:常规消毒后,在耳尖穴上用三棱针做快速点刺出血8~10滴。《灵枢·九针十二原》提出:“凡用针者,虚则补之,实则泄之,宛陈则除之。”耳尖放血疗法体现了“实则泄之”的治则,此法不仅止痛效果显著、迅速,而且方便、安全、价廉、效高且副作用小。


冠心病验方_张磊
冠心病验方_张磊
多囊卵巢综合征验方_张磊
遗尿验方_张磊
冠心病验方_雷忠义
扩张型心肌病验方_雷忠义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