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潘某,女,时年26岁,初诊时间:2021年12月13日。
反复面颊及下巴两侧起疹,色稍暗红,局部无明显疼痛瘙痒,有痘印,每遇经前易增多。偶有单个较大红肿痘疹,触痛明显,或有脓点。
平素不耐受热气食物,易咽痛,偶有便秘。纳眠尚可。
月经周期尚规律,经量一般,色微暗,经期首日或有腹痛。舌淡胖,苔薄白少许潺线,脉缓滑。
【首诊证候】
主诉:长期反复面部痘疹。
既往史:无。
过敏史:无。
体格检查:无特殊。
辅助检查:未提供资料。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痤疮。
中医诊断:面痤。
证候诊断:脾虚血瘀,相火不降。
治则:中医治疗以标本兼治、急则治其标为治则,以温阳健脾、化瘀降火为主治法。
方用:中药汤剂拟“附子理中加降胆火方”加减如下:
处方:
白术15g、甘草5g、炮姜5g、黄芩15g、乌梅10g、牡蛎30g、白芍10g、黑顺片10g、制首乌15g、蒺藜20g、紫草10g、厚朴10g、火麻仁20g,共4剂,日一剂,水煎服,分温服。
【随诊过程】
复诊:2021年12月19日
痤疮色转淡,纳可,二便调。舌淡胖,苔薄白少许潺线,脉缓滑。患者辨证同前,在原方基础上附子、乌梅、白芍均加量为15g,共7剂。
三诊:2021年12月29日
尚略有痤疮新发、色稍红,大便2日一行。6天前曾有感冒发热,在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后改善。舌淡胖,苔薄白腻,咽偏红,脉稍滑。
改予“甘露消毒丹”加减以清热解表化湿散结:薄荷10g(后下)、连翘10g、黄芩10g、藿香10g、浙贝15g、豆蔻10g、茯苓15g、蒲公英30g、厚朴10g、甘草10g、胆南星10g。共4剂。
四诊:2022年1月2日
痤疮无新发,无发热,大便2天未行。舌淡苔白。上方去连翘、藿香、豆蔻、胆南星,加白术15g、火麻仁30g、丹皮10g、牡蛎30g、郁金10g。共4剂。
五诊:2022年1月5日
尚有小痤新发,现当经前,近日易口渴,纳可,大便2日一行,质尚调,舌淡尖略红苔薄白,脉缓滑,咽略红。上方去薄荷,加黑顺片10g(先煎),白术加量至20g。共5剂。
六诊:2022月1月10日
痘疹较前转暗、无红肿,大便基本每日有解。适月经第1天。舌淡胖,苔薄白边有少许潺线。上方中黄芩减量为5g、蒲公英减量为20g,加蒺藜10g。共5剂。
后续坚持复诊至3月末,期间饮食不节痘疹偶有新发,处方以“白术20g、茯苓15g、黑顺片10g(先煎)、甘草10g、黄芩5g、皂角刺15g、丹皮10g、蒺藜10g、赤芍10g、桃仁5g、大黄5g、木香10g(后下)”为基础方加减调整。
七诊:2022年3月23日
痘疹进一步改善,痘印转淡,无新疹。
按语: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以好发于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多形性皮损为特点,有时胸背等其他部位也会出现。
本案患者是典型的面部痤疮,部位以面颊及下巴两侧为主,每遇经前增多,提示与冲任气血及厥阴肝经相关,症状长期反复后伴有痘印,色多暗红,属营分有瘀,而舌淡嫩边有齿印,饮食稍热气则易咽痛,脉缓滑,考虑为脾胃亏虚则火不安位,相火上炎则为口疮、座疮。治宜补脾胃,土厚而火自敛,选用“附子理中加降胆火方”加减治疗。此方源自李可老中医“气一元论”、“火生土、土伏火”理论,方中白术、附子、干姜、党参、炙甘草,温补脾土;白芍、黄芩、乌梅、牡蛎,降逆肝胆疏泄不畅或胃肠积滞等相火。患者时饮食热气、大便不畅,予大黄或火麻仁、火炭母,导热通滞,同时可配合木香行气醒脾,避免肠胃敏感不适。同时嘱饮食尽量避免酸辣刺激、油腻难消化的食物。患者病史较长,日久化瘀入络,酌情加入赤芍、皂角刺、桃仁等活血祛瘀药物,并配合蒺藜、首乌等养血活血疏肝药,坚持治疗,痘印减轻、无发新疹,疗效确切。
现在不少年轻人为反复痤疮困扰,中医若见红肿的痘疹即用清热解毒的中药,疗效时有欠佳,甚则可能引起腹泻纳呆等肠胃不适,仍需仔细辨证。广东地处岭南,气候多湿热,年轻人常贪凉,吹空调、喝冷饮,或饮食不节,嗜食生冷水果或酸辣食物,女生夏季常着短裙或露脐装、不避风寒湿邪,以上生活习惯日久导致中下焦阴寒内盛、脾肾阳虚、相火上炎,此即“附子理中加降胆火方”治疗之所在。
(本案编写:何利)
扩张型心肌病验方_雷忠义
冠心病验方_雷忠义
冠心病验方_雷忠义
冠心病验方_雷忠义
冠心病验方_雷忠义
溃疡性结肠炎验方_周学文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