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生甘草9g,半夏9g,黄芩9g,党参9g,黄连3g,吴茱萸3g,白芍9g,生姜3片,大枣12枚。
【功效】和胃降逆,开结散痞。
【主治】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属寒热互结者。症见时有胃脘部痞闷、疼痛,进食后略有缓解,夜间疼痛明显,伴口干、口苦,时有恶心、欲呕、呃逆、吐酸;舌淡红、苔微黄,脉沉细。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刘老认为,胃痞成因多端,然与饮食关系最为密切。无形水火之气留滞于胸膈,则成痞,为虚痞。从外表看来,没有膨隆高起,用手按去,也是濡软而不坚硬,疼痛不明显,但患者自觉痞硬满闷。然而临床上虽云“虚痞”,实则乃本虚标实,而非无邪无滞。胃痞的治疗,仲景根据《内经》之“辛以散之,苦以泄之”之理论,首创辛开苦降之法。刘老承辛开苦降之治痞大法,以泻心汤类方辛开苦降、和胃消痞。方中生姜、半夏辛燥化湿、降逆除痞;黄芩、黄连苦寒泄热开痞;佐人参、大枣、甘草、白芍和胃健脾;再增吴茱萸行气解郁引热下行并制酸。诸药共奏辛开苦降、和胃消痞之功。
【验案】金某,女,60岁,1993年11月18口初诊。
间断胃脘部痞闷、疼痛3年,加重1周。患者时有胃脘部痞闷、疼痛感3年余,进食后略有缓解,夜间疼痛明显,伴口干、口苦,时有恶心、欲呕、呃逆、吐酸,大便2日一行。近日因进食萝卜,上述症状加重,服用三九胃泰疗效不佳,故求诊。就诊时见胃脘部无明显压痛,食欲减退,眠差。舌淡红,苔微黄,脉沉细。
西医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中医诊断:痞证,辨证属寒热互结。
治法:和胃降逆,开结散痞。
处方:甘草泻心汤加减。生甘草9g,半夏9g,黄芩9g,党参9g,黄连3g,吴茱萸3g,白芍9g,生姜3片,大枣12枚。5剂,水煎服,每日1剂。
11月23日二诊:上方服用5剂后,胃脘痛明显减轻,但仍觉胀闷不舒,食后有加重趋势。在原方的基础上加焦三仙、陈皮。服用10剂后患者觉症状明显好转。嘱坚持治疗,直到查胃镜溃疡愈合为止。
上述医案中患者胃病日久,正气已亏,胃阴不足,故见胃脘部疼痛;进食萝卜后发病,寒热错杂于心下成痞,故见欲呕、呃逆、吐酸,属{于本虚标实共存且并重之痞证。服甘草泻心汤加减方后症状明显减轻,二诊时患者胀闷明显,原方加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消食导滞,加陈皮行气除痞。
〔刘如秀.刘志明医案精解[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32-233〕
慢性肾炎验方_孙光荣
水肿验方_李今庸
水肿验方_李今庸
急性肾炎验方_李今庸
肾炎验方_李今庸
肾炎验方_李今庸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