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旋覆花9g,柿蒂6g,枇杷叶12g,桔梗8g,升麻3g,橘皮9g,竹茹9g,黄芪15g,豆蔻5g,生姜4片,西洋参6g。
【功效】健脾升阳,和胃益气。
【主治】呃逆,属脾胃虚弱,气机逆乱者。症见持续性呃逆,大便稍干,小便色黄;舌红、苔黄腻,脉弦缓。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中、西医学都认为呃逆可能是轻微短暂症状,也可能是重病危重的并发症或手术后危重的并发症。对高度敏感患者,突然因温度变化,受凉、冷浴或过热食物等均可诱发呃逆。无病而呃者,不必治也。即治不过用《内经》刺鼻取嚏,或闭息不令出人,或惊之之法,皆可立已(《医碥》)。若因病而呃逆者,辨别虚实寒热以治之。老人、虚人、妇人产后有呃逆者,皆病深之候。脉促者可治,脉代者难治(《证治汇补》)。
【验案】李某,男,69岁,1978年7月13日初诊。
呃逆不止1天。患者1974?1976年曾3次患“急性阑尾炎”,均经保守治疗缓解。此次因右下腹不适伴低热1天,于1978年7月10日人院,检查白细胞19.1xl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4%。经抗生素治疗无进步,次日做阑尾切除术,手术及术后过程顺利。12曰进流质,食后开始有呃逆,持续至13日。患者感口干,腹微胀满,心烦易怒。体温正常。曾用针刺治疗呃逆未止。乃请中医会诊。
1959年起患高血压病,血压最高达200/100mmHg;1963年诊断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1966年患肝炎;1974年患脑供血不足;患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已20多年。吸烟40多年,每日吸烟40余支。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弦细。查体除外科情况外,未见异常。血压130/70mmHg。血色素13.5g,白细胞8.5x109/L,二便常规正常。胸部X线片示:两肺纹理重,主动脉屈曲,心脏不大。心电图示窦性心脉过缓,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西医诊断:呃逆,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术后。
中医诊断:呃逆,胃气上逆。
治法:温胃降逆。
处方:旋覆代赭汤合丁香柿蒂散加减。旋覆花9g,代赭石12g,丁香5g,柿蒂9g,太子参12g,刀豆9g,厚朴6g,木香6g,枳壳9g。2剂,水煎服(13日,14日)。
月15日二诊:术后第4天,呃逆连声未已,仍进流食,矢气腹胀已缓。舌苔厚腻微黄,脉弦缓。辨证属术后气分升降失调,苔虽厚腻,然腑浊未实,无滞可下,仍步前法,以缓和降逆之剂治之。处方:旋覆花9g,代赭石15g,姜半夏12g,橘皮12g,竹茹9g,白
芍15g,厚朴9g,生姜4片,砂仁5g,西洋参6g。水煎服,1剂(15日)。
7月16日三诊:食欲转佳,饮蛋汁半杯,大便已5日未行。曾用安定及Hoffman氏合剂等治疗,呃逆未减。舌诊苔白厚腻,脉细弦、右关部不扬。以中气不足,升降失调,呃逆未止。予橘皮竹茹汤扶胃气为主,若能大便自通,腑浊下越,哕逆自止。以胃气已馁,故未敢冒昧下之。处方:橘皮12g,竹茹9g,生姜5片,大枣10枚,甘草3g,柿蒂3g,西洋参6g。水煎服,2剂(16日,17日)。
7月18日四诊:手术伤口愈合良好,已拆线,进普食,昨日大便2次,睡眠时呃逆略为减少。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诊断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舌诊苔厚腻,脉弦细缓。手术之后,难免伤气瘀血。前方少加活血化瘀药续投之。处方:橘皮9g,竹茹9g,萎半夏12g,甘草3g,大枣10枚,柿蒂8g,紫苏叶6g,厚朴9g,桃仁16g,红花3g,丹参15g,西洋参9g。水煎服,2剂(18曰,19曰)
7月20日五诊:连日呃逆虽有小效,但迄未停止。舌诊苔厚腻,脉细缓。逆者降之,是为正治,正治并不应手。试少佐升清之品,以调节脾胃之升降功能,脾之清气得升,胃之浊气乃降;并加黄芪益气,助其升降。处方:旋覆花9g,柿蒂6g,枇杷叶12g,桔梗8g,升麻3g,橘皮9g,竹茹9g,黄芪15g,豆蔻5g,生姜4片,西洋参6g。水煎服,2剂(20日,21日)。
7月22H六诊:服前方昨日呃逆渐止,自觉良好。舌诊腻苔已化,脉细缓。原方续服4剂,以巩固疗效。以后呃逆未作。患者出院,情况良好。
〔陈可冀.中医药学临床验案范例[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4,101-104〕
肺炎验方_李士懋
咳嗽验方_李今庸
咳嗽验方_李今庸
咳喘验方_李今庸
咳嗽验方_李今庸
咳嗽验方_李今庸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