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分类】
镇咳
【性味归经】
性味:枇杷叶味苦,性微寒。
归经:归肺、胃经。
【功效主治】
功效:中药枇杷叶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清胃止呕。
1、止咳、平喘、化痰。但主要是祛痰,也有一定的清肺热作用,用于肺热 咳嗽痰多。在 配伍情况下,寒证、虚证、肺燥都可广泛使用。清胃止呕。清胃热和止呕作用都不强,但这类药不多,所以多用。常用做辅药。
2、清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 咳嗽。枇杷叶味苦能降,性寒能清,肃降肺气而止咳。治肺热 咳嗽,常配 桑叶、 前胡等同用。治燥热咳喘,配 桑白皮、 知母、 沙参等,若肺虚久咳,则配 阿胶、 百合等养阴润肺药同用。
3、降逆止呕,用于胃热 呕吐,哕逆。枇杷叶能清胃热降胃气而止 呕吐、 呃逆,常配 橘皮、 竹茹等同用。
4、此外,还可用于热病 口渴及 消渴,取其清胃止渴之功。
【药理作用】
枇杷叶含挥发油及皂苷、熊果酸等。有止咳、平喘、抗炎作用及轻度祛痰作用,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 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1、枇杷叶含皂甙、熊果酸、 苦杏仁甙、齐果墩酸、鞣质、维生素C、维生素B、山 梨醇、挥发油等。此外,尚含 樟脑,少量蜡醇,砷等。其煎剂对金黄色 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所含熊果酸有抗炎作用;油脂质有轻度祛痰作用;皂甙有止咳平喘作用; 苦杏仁甙水解产生苯甲醛,有抗癌作用。此外,枇杷叶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白色 葡萄球菌、金黄色 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及福氏痢疾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
2、有用鲜枇杷叶,刷去背毛,加水煮沸1小时,治小儿蛲虫,睡前或晨起空腹时服,获效。可参考应用。
【用法参考】
1、用于肺热咳喘。枇杷叶既清肺热,又可化痰,并有较好止咳平喘之效,适当 配伍,用于多种咳喘证,尤宜于肺热咳喘而有痰之证。治肺热 咳嗽气促,面红唇赤痰黄者,宜与 黄芩、 栀子等清泻肺热药物 配伍。痰阻肺窍, 咳嗽气急者,宜与 苏子、 枳壳等化痰行气之品 配伍。阴虚燥咳,无痰者,宜与养阴清肺止咳之品 配伍。 肺气虚之久咳者,须与 黄芪、 人参等补肺气之品同用。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