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覆花

【功效分类】

止咳化痰

【性味归经】

性味:旋覆花味苦、辛、咸,性微温。

归经:归肺,胃经。

【功效主治】

功效:中药旋覆花有祛痰平喘,降逆止呕。

主治:主要用在祛痰,祛痰平喘,祛痰止咳。重点在祛除肺窍之痰,兼有比较微弱的自己可平喘作用,用于痰多的 咳嗽 气喘。古代:消胸上痰结,唾如胶漆,治 咳嗽时痰多有粘稠,不易咳出。所以功效是祛痰。它微温,所以无论寒热均可。外感也用,分别 配伍相应的药,肺热的配 黄芩、 知母,寒配清肺寒的。止呕呃,就是降逆呃,降胃气上逆,痰浊引起的恶心、 呕吐、嗳气、 呃逆,无痰的也可用,如 脾胃虚弱的,它可与补脾胃的 人参这类的 配伍。有寒的配温胃的,有热的配清热,它很轻,所以包煎,它的全草金佛草和它作用一样,只是弱些。

1、降气化痰,用于咳喘痰多及痰饮蓄结,胸膈 痞满。旋覆花苦降辛开,化痰下气而平喘咳,化痰消痞利水而除 痞满。用于痰涎壅肺,咳喘痰多,不论寒证或热证,通过 配伍皆可应用。治 寒痰咳喘,配 苏子、 半夏;若属痰热者,则配 桑白皮、 瓜蒌以清热化痰。若顽痰胶结,胸中满闷者,则配海浮石、 海蛤壳等以化痰软坚。

2、降逆止呕,用于噫气, 呕吐。旋覆花不仅降肺气,又善降胃气而止呕噫。治痰浊中阻,胃气上逆而噫气 呕吐,胃脘痞硬者,配 代赭石、 半夏、 生姜等,如旋覆代赭汤。

3、旋覆花有活血通络之功,还可用于胸 胁痛,常配 香附等同用。

【药理作用】

旋覆花含黄酮苷、旋覆花甾醇及槲皮素等。有抗菌作用,能增加肠蠕动。所含黄酮苷对组织胺引起的动物支气管痉挛有缓解作用,并有较弱的利尿作用。

1、旋覆花含黄酮甙、旋覆花甾醇、槲皮素、绿原酸等。其黄酮甙有缓解组织胺引起的支气管痉挛,并有利尿作用。其水煎剂有镇咳,保肝作用;对金黄色 葡萄球菌、炭疽杆菌等有抑菌作用。口服绿原酸可增加人胃 盐酸的分泌量,并可增加小肠蠕动。

2、 金沸草为旋覆花的地上部分。性味功效与旋覆花类似,其性发散,外感 咳嗽痰多者常用。煎服,5~10g。其鲜叶捣汁外敷可治疗疮痈肿毒。

【用法参考】

1、用于喘咳痰多之证。旋覆花既能祛痰,又有一定平喘止咳作用,其性微温,无论 寒痰、热痰及外感所致喘咳证,皆可 配伍应用。 寒痰喘咳,痰多清稀者,宜与 半夏、 苏子等温肺、平喘、燥湿化痰之品 配伍。治热痰咳喘,痰稠色黄,胸闷不舒者,可与 黄芩桔梗桑白皮等清热化痰,平喘之品 配伍。外感风寒表证之咳喘咯痰者,可与 荆芥细辛生姜等发表散寒药 配伍。

2、用于嗳气, 呕吐等。旋覆花有降胃气而止呕逆之效,常须 配伍使用。治痰浊中阻,胃气上逆之嗳气, 呕吐,胃脘胀满不适者,宜与 半夏、 生姜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药物 配伍。亦可以之治疗妊娠 呕吐, 眩晕 呕吐等。

【注意事项】

旋覆花温散降逆,故阴 虚劳嗽、津伤燥咳者忌用。因有绒毛,易刺激咽喉作痒而致呛咳、 呕吐,故需布包入煎。

【用量参考】

煎服,3~10g。因旋覆花有绒毛,易刺激咽喉作痒而致呛咳 呕吐,故须布包入煎。


炒枳实
炒枳壳
炒栀子
炒酸枣仁
炒白芥子
法半夏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